葛肖虹
谈谈院士的道德风范
2009-9-13 11:05
阅读:5366

 院士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除了他们广博的知识,在某一学科领军以外就是他们都有很好的道德风范。我所熟悉的几位老院士像王鸿桢、郝诒纯、杨遵仪(他们都是亲自教过我的老师)、刘东生、张炳熹(8090年代和他们有过学术交往,以后成为忘年之交的学术诤友),他们都是大师级的学术领军人,不仅对所从事的专业博大精深、基础深厚,而且有非常好的治学作风,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创立了不朽的业绩,但是他们在学术上博大包容,从不把自己的学术认识当作顶峰,在自己不甚熟悉的领域,甚至会请教于晚辈,他们对人(无论同辈和晚辈)总是宽厚、谦和、以诚相待,有很高的道德风范,因此无论在世或故去的,在地学学术界始终享有崇高的威望和极好的口碑,他们应该是我们所有学人学习的榜样。

近十年来遴选的院士多数是好的,继承了老院士的好传统。但有些院士就不然了,他们在未当院士前是单学科的专家,一旦当上院士就成了“多学科”的专家,“无事不知,什么都懂”,当然现实也在为难他们,多如牛毛的会议、项目评审都要请院士参加,而且逢会必请院士做决定性的指示,长此以往就培养了一批“百事通”院士,个别人自以为得意,殊不知在很多他不熟悉的领域,别人对他的发言和“指示”冠以“胡说八道”;另有个别人因为种种机遇和因素当上了院士,本来知识面就不宽,基础也不深厚,一旦成了院士就“唯我独尊”,把自己的学术认识当作该学科的真理,形成一霸……..和老一辈院士相比他们缺少的就是道德风范。

2009年遴选院士的入围名单已经公布,可喜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入围,希望他们向老一辈院士学习,在做好本学科学问的同时注意道德风范的培养。使我不解和吃惊的是,前两批遴选中因为变相贿选(给在职院士上亿元的项目)而被刷下的人,怎么又赫然出现在名单上?!希望有关遴选评审机构能把“道德风范”放在评选院士的首位,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院士的声望,更关系到我国学术界的学风。

相关专题:院士话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葛肖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65-25531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