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访问上海超算中心

已有 8825 次阅读 2011-3-12 08:44 |个人分类:金融分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超级计算机, 并行运算, 计算中心

   上周,我们组带着一帮学生应邀受培和访问了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成立于2000年12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Shanghai Supercomputer Center,http://www.ssc.net.cn)座落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内。她拥有包括曙光4000A(2004年世界排名第十)和“魔方”(曙光5000A,2008年世界排名第十、亚洲第一),等3台超级大型计算机,是一个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她同时配备丰富的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为客户提供高端计算服务。
 
 
    去超算中心看看的念头早就有,原因就是我们的金融计算碰到了越来越棘手的计算问题。金融计算,维数奇高,动辄上百维,并且对速度的要求很高。有位在国外银行风控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对某种产品的价值模拟一次就需要动用大型计算机48小时,而他们每月根据这有限的模拟结果写出的报告都是心虚的。他问我,你们能不能找到更快的计算方法?而我们金融数学和计算起步晚,背景弱。如果说,我们在理论模型方面在国际论坛上还可以发发声,写两篇SCI,但在应用和计算上那就落后得太多。现在国内计算机的硬件已不输国外,写程序更是国人的特长,然而在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距离。而金融计算又有其特殊性:数据保密,算法专利,费用奇高。超算中心的同仁告诉我们,国外的大型计算机有相当一部分(据说近1/3)在从事金融计算。尽管上海超算中心支持了一大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科学研究、工程和企业新产品研发,在汽车、航空、钢铁、核能、市政工程、新材料、生物制药、天文、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大批重大成果,但在金融计算方面基本是。这个数据刺痛了我们。这种状况固然和业界的需求不力有关,但我们学界就因此可以免责吗?事实上对如何进行大型运算,我们还需要学习。超算中心的同仁和我们有一样的感触,我们决心携手努力。
 
    这次访问就是这种努力的第一步。第一步就从了解开始,我们要告别单枪独马的侠客计算而进入到大规模集团作战的领域。大型计算实际上就是聚集运算。说白了就是一大堆高手在那里合作工作。在今天芯片技术越来越接近极限,我们很难指望让单个小芯片会有更大的作为,可以承担我们更巨大更快捷的计算任务。这样,计算机的合作协同就是必然的。人在这里就要充当协调指挥的角色。当然,这样的理念很早就有了,据说在早期我们的硬件拼不过国外时,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应用小计算机集团作战来并行运算,算出了大课题。而现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和我们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在普通的家用计算机已经是好几个核了,而云计算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并行运算必将成为以后必要的计算能力。这是一种趋势。
 
    超算中心的同仁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上了一天培训课,扫掉了我们许多盲点,从GNU/Linux操作系统、集群系统的构建、并行开发、MPI编程和GPU/CUDA等方面给我们作了初步介绍。为以后我们的模型进入超算打下了基础。
 
    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心里的计算机博物馆,看到了我们曾熟用而又不太遥远的针孔机、386、486、5寸软盘等,很亲切。而那帮年轻的学生们全然不知此等何物。我们这代人计算能力先天不足,像我上完硕士除了琴键、打字机都没有摸过计算机键盘,那时只看见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那里忙着穿孔打印。而现在的学生们就幸运的多,他们是从小摸着键盘长大,计算能力自然在我们之上,他们当然就是未来的希望。不过,等他们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对着他们的学生,是不是也有我现在这样的感慨?看着计算机发展的脚步,深切体验到它的发展在飞,颇有点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感受。博物馆里还展出了大型计算的结果,虽然没有金融,但在前面提到过的科技领域的确是硕果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还参观了魔方主机,她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只能隔着玻璃门远远地望望,看着她在那里乱闪。玻璃门里面还有一层操控室,那里有几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这个宝贝是24小时不歇,据说负荷还不轻,当然用起电来也毫不客气,胃口很大。

    一天很快过去了,有点满足,但更多的是紧迫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46-421410.html

上一篇:花语呢喃(9)— 梅馨
下一篇:孤独辩
收藏 IP: 180.171.101.*| 热度|

6 赵明 李学宽 余昕 陈湘明 陈龙珠 陈绥阳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