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乱七八糟”话予新生知

已有 4053 次阅读 2009-9-24 11:29 |个人分类:大学漫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时为闰年,09新生入学晚了好些日子,才开学又将逢国庆中秋特长假,同学们有太多的时间城里城外走街窜巷,身处汕大校园之外的潮汕腹地,初来乍到的同学或许会感受到另一种“四面楚歌”般之冲击,甚至有人可能怀疑自己是从异乡又到了异邦,当地人的话怎么这么“难”听?!说白了,任何语言,听得懂就好听,听不懂就特“难”听,除非你先入为主地对操某种语言的民族或异乡人有一种强烈的向往(如特别地富裕或文明)。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你想知道一千年前甚至三千年前生活在中原的中国人怎么说话的吗?任何稍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可以从“难”听的潮汕话里至少寻找到若干,比如第二、三人称的“汝、伊”,再如中国古人没有“眼睛”一词,自然也不会有“眼泪”一说了,一个“目”字便一目了然,目中流淌之汁液,当然就是“目汁”了。还有些日常用语,甚至可以在《诗经》中一一找到源头。为什么汕头话里保留了那么多孔孟时代的“古汉语”?这就要从“乱七八糟”谈起了。

这“乱七”说得是西汉景帝时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八糟”还能指什么?当然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这“乱七八糟”开启了中原先民被迫大规模南迁的历史,尤其是西晋末年残余王室(也捎带上了几乎所有的名门望族)东渡建国,部分中原先民最终落脚扎根于潮汕平原,相对封闭也就相对安定,“海滨邹鲁”其来有自也。

我在旧作“痛说欢乐民俗”博文中将宋太宗火烧水淹晋阳城驱离十万百姓的史事与潮汕火龙舞英歌舞等民俗活动联系起来,纯属个人臆测,但那的确又一次使得大批中原百姓被迫东移南迁,吊诡的历史,今人任何的“复原”努力,或许都是徒劳,但却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永恒的魅力。改革开放以来,“汕头人”被评头论足也有若干的年头了,赞之者谓“东方的犹太民族”,弹之者有“(排外)盆地意识”、“小国寡民”,当然也难免有一些更为不中听的话语,不论如何评价,我以为如果从源头追溯,汕头人的确是更“中国”。老子当年对“小国寡民”其实是很向往的,故谓“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试想,有此四“其”,你我夫复何求?!

以汕头大学为例,赞之者有,弹之者也有,中国本科以上大学有六七百所,虽不能说是千校一面,至少在管理体制上差别迹近于无,有一所特立独行的“另类”大学不是坏事,若是套用古人“避闹市方可读书。有山林可供徜徉”之说,汕头大学与各位新“汕大人”真乃“天作之合”也,谓予不信,待到真个是“天凉好个秋”,与老师一同登上桑浦山,极目四望,汕头大学除了好读书,四周还真没有太多的红尘可以供各位踏足。

知之深方爱之切,对脚下这块土地与土地上生生息息的百姓是如此,作学问何尝不是如此?!

今日与09级行管研究生见面,院领导要求鄙人作一“演讲”,就以“乱七八糟”为题,乱七八糟地说上几句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8-257523.html

上一篇:划时代之“最后的博文”
下一篇:儒林小史:“屁屁地”新时代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