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柱
“偷感人”
2025-3-30 11:06
阅读:418

面对镜头躲闪,拍照只敢比剪刀手;害怕被人知道在减肥,白天与同学、同事、朋友聚餐时该吃吃该喝喝,晚上偷偷帕梅拉(新潮欧风美语有氧运动);学习的时候要把自己藏起来,偷偷努力,担心被同学吐槽内卷;与陌生人社交不敢主动出击,害怕一次主动换来一生内向;上网冲浪也只是偷偷关注、偷偷围观、偷偷喜欢……这些偷感很重的行为倒很引人围观并引发各方讨论。这不是东亚人的谦虚性格,是没有过硬本领不自信也。

偷感人是网络梗,描写那些在公共场合或社交环境中显得拘谨、不自信的年轻人。许多年轻人总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来过多的关注,宁愿选择默默努力。几十年前林钟敏老师说的假想观众现象,算是与时俱进且年龄扩展2.0版。在快节奏、高压力、全透明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年轻一代,尤其是尚未踏入或在主流社会立足脚跟者,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问题最大。他们渴望在社交媒体上展现最好的一面,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但又不希望自己受到过多的关注,过度曝光率会让他们产生压力和焦虑。在追求完美和关注个人隐私的双重压力下,拘谨、不自信成了常态。

他们年纪轻轻,却已看了太多崇高美丽天真无暇人设瞬间崩盘的大戏小剧,全是真人演真事,他们怎能不偷偷感很重很重

年轻人不会采用一般人一眼就明白的标签给自己用,什么内卷一代”“躺平一代”“啃老一族不受青年亚文化待见,他们自己会来个日新月异的爆款新标签,你不懂,我也不懂,他们悄悄看一眼黙黙一琢磨,中英语古今文南北调混用彼此都懂:“i ”“e浓人”“淡人再到偷感人,他们都是青年思想家,以解构自我的方式为自我套上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外壳,不知不觉习得了寄生蟹的行为,就近找到一个小螺壳,发现更好更大的那就换一个,换呀换,换到自己内心足够强大,那时再……

我的老家平顺县龙镇村去年本科金榜题名”7人,其中一位女生被湖南师大录取,是相对排名最高的大学了。我是有点小担心,这大山里的孩子去到长沙那热闹时尚大地方修炼4年,万一修成师太,不知是福还是富,但能去到湘江边,去到岳麓山下,去到湖师大,总比小镇做题家只能去到就近的二本三本的学院强,大家说是吧。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14 岁可能会叛逆或敏感多疑,与父母长辈关系弯弓搭箭张力满满,所谓危险期也。斯坦福大学脑神经教授大卫·伊格曼的研究明确表明,人的大脑从 5 岁到 20 多岁处于不断发育过程,而且每个部位发育的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负责管理情绪和感受奖励的大脑边缘系统,一般在 15 岁以前就发育成熟。而负责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做出决定、抑制冲动等)的前额皮质,要到 25岁左右才会逐渐成熟。那真是不能苛求他们太多了。有人总希望国际体育大赛获大奖的青年少年能说出特有份量励志话,实在是太难为了他们的心智发育,除非你让她事先背诵经典到时脱口秀,一秀秀出哗哗啦啦……只是花太多时间精力脱口秀,跳入水中可能就四处开花。

说正经的,社会能否提供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环境,帮助年轻人摆脱不必要或不可承受之束缚,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首先要让他们人人有机会学习掌握并拥有真正的、不可轻松替代的一技之长。比如压水花

中国人早已见惯不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小朋友实在不稀罕,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听说环境氛围,不会那是傻瓜。这一来还需要大学设那么多外语专业精心培养4年?有人民(毕业生)意调查”“最水专业,前十名全是文科。原因简单,彼此可替代性强,比如几个核心概念在n个文科专业都是核心概念,具体我就不举例了,得罪大多数也。但核心概念都彼此彼此,还有什么不可以替代的?隔行如隔山只有科学技术技能是山,造车与修车、养猪与养鸡无法替代,遑论航天与耕地、制药与治病?让偷感人感到自信,那就是自己所学是实打实一技,相信凭此一技之长可以走遍天下可以有饭吃吃好饭。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说学逗唱新闻策展营销管理外贸翻译法律教育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都无须专业大批量培养,人人都有一技之长者中,会有人酷爱这或酷爱那,因爱生情,情不自禁,业余会做的比全职更好更像专家。酷爱者中拔尖选优再深造。也许有一天文科连一本都不需要,直接办若干高级研究院,从社会各行各业热爱者中挑选,仅培养若干高水平社会大众愿意为之付费的职业专家学者。文科永远重要,重要不等于授业者与出身者众多,让学技术学科学者更有文化,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高层次文化(科)人永远在校园小路上。

高校最终将分不出什么一本二本三专科,通通称大学也无妨,学习爱读书爱较真爱钻研的德国人,高就业高薪酬多闲暇,德式阅读德式教育造就了无数吃嘛嘛香德式技工。近年幼儿园关停并转潮,十年之内肯定会传导至高校。什么时候中国制的厨具也像德国造一样银光闪闪,人人一碰就盼望着下厨露一手,那才是泰酷辣……

今天是教师节,解放全天下偷感人,教育首当其冲,教师真的很重要,所以要庆祝。(写于 2024 9 10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国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8-14799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