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棋”
潘懋元先生百岁过后主动给我挂过两次电话,第一次是学妹陈小红先来电话说先生想你了,过一会儿会给你打电话。我非常吃惊,尽管很想念先生,但也与常人一样认为如此高龄,听力或多或少会出现些问题,不敢挂电话,也惭愧,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是一名普通退休教师,想着什么时候与家人去厦门探望先生。内子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先生曾建议她通过自考等途径慢慢提高学历与职称,她没做,只在“工”字熬到顶即高级技工,觉得愧对先生,退休后去过一次厦门闺蜜家,不敢去打扰,先生后来知道,当面责备怎么不去看他。
结束了与陈小红的通话,很快先生挂来了电话,拉了些家常,我说了在先生故乡揭阳乡下“最美山村”租民房住下的事,并说刘振天陈小红高见徐萍等学弟学妹都来拜访过,一处冷泉可畅游,附近还有热泉,村民种菜如绣花等等,也说我目前回到了山西太行老家,每天都去县图书馆看报刊,在附近有套自己的“学区房”。先生101周岁过后又打来一次电话,语音声调逻辑一如既往,还是聊些家常,我还是在太行山避南方暑热,潜意识隐隐在告诉我,先生似有所嘱托,我或许是先生早早布下的一枚“闲棋”,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先生根本没这意思。但有一点我清楚,先生相信秦国柱能够恪守中华传统弟子规,知道哪些话哪些故事适合生前说,哪些话哪些故事适合身后说。
邬大光学长最初有意要自驾游一回“最美山村”,看了刘振天发的小视频里的破房子没了兴趣,不来了。
从小红处得知先生住院,便与先生长子世墨联系,想着几个人去厦门探视,但世墨兄说医院也不会同意,略感一点欣慰的是说合适的时候会转告我们的心愿。我对小红说如果先生从此不再参加公开活动,也就不会再接电话,那是一个“拐点”,先生已经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拐点”实际意味着先生正走向“老兵不死,只是慢慢退去”的历史名人行列。
先生身后第一个清明节过后,我问小红《潘门之家》群是否仍存在?若存在请把我拉进群。之前我很少使用微信,主要是消费,也没入过群。
一年多来用微信手写输入法,指头在微信“收藏”里附带的笔记上刷点小文章,常往群里发,盼望这个群能如一份有影响的线上自办日报,自己愿意做一名副刊每日撰稿人,线上《潘门之家》成为精神家园,长期且幸福的存在。不敢指望成为中华第一朋友圈,但一定要群里每一个人都愉快,能够心心相映、成趣、成辉!可以“先生说”,可以“说先生”,可以论高教,可以话家常,这应该是先生的心愿。
我不是手机社交软件的原住民,二代都不是,长时间电脑也不用了,怕表错情尚未用过表情包,还是喜欢用文字表达感情,比如有时也直接刷个强!强!强!在《潘门之家》,各位身处天南地北,若兴之所至,也抽点时间在手机上刷!刷!刷!或许真可以刷出个中华第一群!
刷呀刷,不久前又请远栋兄把我拉进泰宁县一中群,他看是陌生电话,还担心是骗子或推销电话,发个短信再挂,便明白不是坏人。我有经验,再试不爽。我发现自己还真有点余热,能让“一部分人先更快乐起来”,既如此,何不让更多一点人也更快乐起来?自觉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专业,对得起退休金。当然,显摆的心思也有。
一般不看群外视频与推文什么的,我知道,转发特有趣视频或文字,或许要先看上九个不那么有意思的视频,与N个不怎么有意思的文章,那就比自己刷呀刷更辛苦啦!偷点懒把A群有趣内容转到B群,撞脸概率太高,特有意思的段子、小视频,应该全体网民都会看到。本人细长右食指头没弹上钢的琴,倒也适合在手机小屏上刷刷刷,老同学与老朋友又是一乐,造化不弄人,潘懋元先生真大先生也,我会继续刷呀刷!或许最后可以汇成一本电子书,争取出圈,暂取名为《大先生与我的小故事》。想出圈,那就重做“部落客”,在科学网实名博客上连载。向科学网博客久违的各位新朋老友请安!45×45=2025!真是最佳的开局年,春暖花开,我家面向东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国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8-147796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