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生活:今天你挑战了吗? 精选

已有 10190 次阅读 2012-6-8 10:24 |个人分类:空闲时光|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挑战, 科研生活

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每个人一生都希望自己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我估计没有人能够想的清楚。有些人认为开心就是幸福,有些人认为平静就是幸福。我认为幸福是对自我生活状态的一种总体评价,这里面包括物质、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状态的总体评价是好的,那就是幸福,评价越好,幸福感越强。所以这种幸福观完全是主观的,与他人无关。但是怎么才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呢?除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之外,还需要具体评价的对象。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变化,如果每天都一样,那不会有幸福感,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变化,才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怎么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变化呢?那就需要多迎接一些挑战,有时候是刻意追求一些挑战。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挑战都是必须的。

 

其一、挑战是成长的唯一途径。学习不会让我们得到本质的成长,而挑战才是成长的关键。所谓挑战,其实就是冲击当下自我能力极限的行动。小孩子不断地做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就是不断地在挑战自我。当然那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个被过度保护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一个能力强大的母亲往往培养不出来能力很强的子女,原因就在于这样的母亲包办了原本属于子女的锻炼机会,子女不能得到真正地机会去成长。阿斗的悲剧在于诸葛亮的超人能力,他没有机会去掌握自己,没有机会去犯错,因此就没有机会去成长。朱元璋和刘邦都是从不起眼的人,不断地挑战,才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否则可能就是一个和尚或者小吏。

 

其二、挑战是信心的唯一来源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有信心,并不是别人告诉我们的,而是我们通过行动获得的。我们经过了挑战的考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对自己的判断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科研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信心,尤其在做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新技术,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由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专业化,我们内心对其他学科充满了畏惧感。只有通过各种跨学科的挑战,才能突破自我的心理障碍,才能在各种所谓新知识面前保持从容的状态。记得读书期间给微软打工,他们有个需求需要用到一个新的工具,那个工具我没有摸过,时间很紧,我花了一个星期看了看书,然后就开始了项目,很快也就顺利完成了。这个小小的经历让我面对新工具时不再惧怕,我知道任何工具和技术都可以很快的学习,不需要什么专业。

 

其三、挑战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涉猎艰险,不能见到风景。生活也是一样,风平浪静的生活只能带来风平浪静的结果。我们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否处在挑战中,假如没有,那我们就是在浪费生命。人和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并不大,能力的差异就是在挑战中获得。而新的挑战才能带来新的机会,没有风险就没有机会。在1950年代有本书《how to win before 40》,也提到,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挑战。我们做科研,就要做有挑战的课题,没有挑战的课题可以交给刚入门的学生去锻炼。

 

其四、挑战能够带来人生不可或缺的激情。人只有在危险或者挑战的状态中,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而一旦激发了潜能,那我们的能力看起来就比真实的能力要强大很多。做没有风险的事情不会让自己有激情。为什么赌博能够让人痴迷,就在于中间充满了机会和挑战。为什么游戏能够让人沉迷,就是小孩子在里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挑战。这几天高考,我也想到了自己的高考,那年高考失利了,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好学校。但是正是这次失败,让我产生了挑战生活经历的斗志。我不相信我非要在一个名校中才能读书。只要给我书,我就应该读好。现在想起来,我是在懵懵懂懂中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条件如何,都要不断地攀登。但是假如没有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激情,大学生活也许就是白开水般的无味。

 

其五、挑战是阻止我们堕落的唯一方法。人生如逆水行舟,我们想停都停不下来,好比穿上了那只红色的舞鞋,跳起来只能跳下去。否则,我们就不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堕落,并不是指犯罪,而是成了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目标,这样我们才会不停地走下去,见到新的风景。当我们一旦害怕了挑战,我们就已经走在了堕落的路上,当我们未来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最后悔的可能就是开始放弃挑战的那件事,而不是我们做错了多少事。

 

挑战,实际就是自我成长的标志。没有挑战就没有真正地生活体验。挑战能够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不断增加信心,能够给我们带来激情,让我们能够做成一件又一件让我们开心的事情,防止我们堕落。为了幸福,我们需要挑战。勇于迎接挑战,甚至寻找挑战,才是积极的人生。每天问问自己,今天我挑战了吗?

 

silong.peng@ia.ac.cn

2012.06.0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6-579883.html

上一篇:科研生活:用理性张扬热情
下一篇:科研: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48 黄振宇 张志东 喻海良 李刚 史智才 曹聪 曾思良 易印雪 谭密琴 张俊鹏 何应林 李宇斌 唐常杰 王一华 崔全顺 陈海永 杨连新 肖振亚 史彭慧 朱钢添 徐索文 李健 刘波 朱新亮 刘文 邱铁成 王德华 陈万浩 李汝资 常华进 曾庆平 陈金华 王继慧 徐硕 李祥海 仇文利 黄继红 周炳红 陈远川 陆俊茜 sunnyzhu BrianUSA wvvw LiangShen htli ujumpijump janeiten GuaN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