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2025年人防科普“动手做课堂”系列活动首站在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国防教育展示厅顺利开展,虹口区部分中小学师生和社区志愿服务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该活动由上海市民防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携手虹口区国动办联合同济大学航天航空与力学学院沈海军技术团队主办,主题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人防历史;科技赋能创新宣教,增强国防观念”,旨在通过互动式体验、实操,引导师生回顾人防建设发展历史、学习人防技能、科普航天知识、提升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国防教育展示厅是20世纪初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设的人防工程,工程走廊墙体上的“梅兰竹菊”透雕花窗、“龙凤呈祥”传统浮雕和大厅拱顶结构柱的“雀替”设计,展现了老一辈人防人的聪明智慧和人防工程的历史文化底蕴。
工程内大厅两侧墙体新布展的 “新中国人民防空发展历程”和“人防工程建设历程”让师生们见证了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克服资源匮乏、技术落后情况下的坚韧与艰辛,大厅中央“人防老物件展示区”的每个老物件,让师生们亲手“触摸”到老一辈人防工作者“深挖洞”的实干精神。
授课环节,特邀嘉宾、同济大学沈海军教授开讲《载人航天与中国空间站》,以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通过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阐释“科技强国”对国防力量的重要支撑。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风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
虹口区广中路小学学生说:“沈教授的课,太有意思了,原来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站着睡、躺着睡、横着睡、竖着睡,甚至可以飘着睡。”
上音实验中学学生说:“能在历史“防空洞”里动手拼现代‘歼-20飞机’模型,真是太好玩了。”
互动环节,师生们分为蓝红两组,分别体验“气火箭弹射”和“歼-20木制模型拼装”。蓝色组通过组装气火箭并完成弹射实验,直观地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红色组动手拼装歼-20战机模型,在细致操作中感受“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和国防科技实力。
人防科普“动手做课堂”系列活动是宣教中心联合同济大学持续多年打造的品牌特色活动,也是着力推动市、区人防科普基地联动,拓展国动、人防宣传品牌力的实践举措。近年来,宣传中心着力推进国动(人防)宣教“六进”,统筹考虑场馆联动和观众黏合度问题,联合各区国动办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如:虹口区国动办,聚焦“十四五”规划骨干人防工程建设要求,持续推进人防工程公益化改造。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国防教育展示厅作为“人防工程提升改造”优秀示范点,守护并传承人防历史,披新智能物联感知“铠甲”,创新探索“智能监测+文化传承+民生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推动“社区国防教育”品牌建设,让这片浸润红色文化、充满历史温度的地下空间焕发新生。
来源:上海国防动员办 https://mp.weixin.qq.com/s/GRnuxsPdfvn7lTFq6p4mx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