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第二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学生邀请赛”浙江省选拔赛圆满收官

已有 718 次阅读 2025-3-4 11:1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第二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学生邀请赛”暨“第十四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青少年组)”浙江省选拔赛圆满收官 ——以木鸢为翼,启科创之梦

为传承中华传统科技智慧,激发青少年航空航天创新热情,由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承办,上海沩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学生邀请赛暨第十四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青少年组)浙江省选拔赛于近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省诸暨中学、浙江省永嘉中学、浙江省桐庐中学、湖州市第二中学、浙江省义乌中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的12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以复刻春秋墨子木鸢,探索仿生飞行奥秘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跨越古今的科技实践赛事。

开幕:溯古问今,寄语科创薪火

image.png

image.png

开幕式上,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沈海军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沈教授回溯了春秋时期墨子木鸢飞天的传说,指出木鸢不仅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飞行的千年向往,并勉励参赛学子以古为镜、以新为纲,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工程的融合中锤炼创新思维。随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傅文林副教授以人工智能为题,结合赛事主题,深入剖析了AI技术的应用前景。

赛场:匠心复刻,智创未来之翼

本次大赛以翼展40厘米的传说中墨子制作的木鸢为赛题,要求作品兼顾历史复原性与工程创新性。比赛分为实物搭建答辩评审两大环节:

实物搭建:参赛队伍以轻木、竹篾、薄纸等传统材料为主,运用榫卯结构、曲柄摇杆传动等工艺,还原木鸢扑翼飞行的核心机理。部分队伍创新融入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通过可调尾翼铰链、弹性储能机构等提升飞行稳定性,展现古今科技交融的巧思。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答辩展示:选手们从历史考据、机械传动原理、材料工艺等角度阐述设计理念,并现场演示木鸢扑动效果。评审专家从科学性、完成度、创新性等多维度进行点评,强调以赛促学的实践价值。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颁奖:传承致远,共绘育人蓝图

特等奖:浙江省永嘉中学一号参赛组、浙江省温州中学一号参赛组

一等奖:浙江省诸暨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二号参赛组

二等奖: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浙江省永嘉中学二号参赛组、浙江省义务中学

三等奖:湖州市第二中学一号参赛组、湖州市第二中学二号参赛组、浙江省桐庐中学一号参赛组、浙江省桐庐中学二号参赛组、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

image.png

颁奖仪式上,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李国梁老师向师生系统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特色及招生政策,强调同济始终以科技与人文交融为育人理念,期待更多怀揣飞行梦想的青年加入同济,共同探索空天未来。随后,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沈海军教授与上海沩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张萍老师共同为获奖队伍颁发奖状及定制奖品,表彰其在传统工艺传承与工程创新中的卓越表现。

image.png

赛事意义:以文化为根,育创新之苗

本届赛事以墨子木鸢为文化载体,将古代工匠精神与现代工程教育深度融合,既彰显了中华科技文明的历史厚度,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航空航天原理的鲜活平台。同济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期待未来更多青少年在科创舞台上绽放光彩,以青春智慧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image.png

媒体报道:

cab0313f00cce76d79dbd095f963b96.jpg

77ecbb9707a252ec708525015b479bc.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56-1475876.html

上一篇:走进同济一附中学,给孩子们做《走进国产大飞机》科普讲座
下一篇:协和双语学校给孩子们航空科普
收藏 IP: 111.187.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