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做客上海电视台《东方财经》632观察栏目,给老百姓科普大飞机商业首航背后的故事。以下是和主持人曹巍的对话。
主持人:首先请教一下沈教授,我们知道,国产大飞机C919一路走来,有很多关键性的节点,比如总装下线、首飞等等。那么此次常态化商业运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沈海军:C919国产大型客机圆满完成了首次商业飞行,这是中国民航工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件大事,将永久地载入中国民航史,乃至世界民航史的史册。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一直梦想着啥时候能够乘坐自己国产的大客飞机,从此刻起,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本次商飞标志着C919将正式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让国人乘坐除了波音空客大飞机之外,翱翔祖国蓝天有了新的选项和体验。
主持人:沈教授,去年12月,C919完成交付的时候,我们就邀请您来我们节目做客过。那么从当时的交付到如今的常态化商业运行,您觉得这个速度如何?
沈海军:从去年12月份C919完成正式交付至今,不知不觉已经5个多月过去了。其中航线验证飞行期间,发动机因反推装置故障一度停飞修整了3个多月。今天919能够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说明故障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不过,从时间维度来说,这个周期还是有点偏长。这主要是919飞机目前的发动机包括反推装置采用的是欧美的产品所致,故障处理时需要国外供应商协助处理。试想,如果采用的是国产的发动机,那么国内相关部门定会拼全力处理故障,我们便能够独立自主排障,该周期应该会大大缩短。总之,919飞机的动力国产化替代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尽快解决。
主持人:沈教授,大飞机制造涉及的领域太多了。您觉得大飞机的成功商业运行,会带动哪些产业的发展?
沈海军:目前,919飞机已经获得了1200余架订单,本次商业运营后接着就是批量生产和密集交付。因此与919飞机结构制造商及其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机载系统供应商将迎来新一轮商机。此外,C919运营过程中,飞机必将不断经历完善、改型和升级等过程,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也会逐步推进。因此,除了研制阶段的企事业单位继续参与外,C919运营相关的飞机维修、航空旅游,甚至货运等产业的相关企事业也必将加入其中,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主持人:商飞的总装制造中心在浦东,而代表航空航天产业的“蓝天梦”也是浦东的六大硬核产业之一。大飞机和浦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能够互相成就?
沈海军:2011年的时候,《浦东新区民用航空产业“十二五”及远景规划》,规划中提出,通过15-20年的努力,浦东将形成一个产值规模1500亿元以上的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将民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确立浦东民用航空产业的国内龙头地位。很显然,919大客飞机是这一规划中的重头戏和火车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方面,浦东新区成就了C919大客飞机,另一方面,C919飞机也成全了我们浦东新区的民航产业。
主持人:现在的C919还属于是窄体客机,我们也期待未来可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宽体客机。沈教授,您觉得要迎来自主研发的宽体客机,还有哪些技术方面的难关?您觉得这一天还有多远?
沈海军:2016年6月,C919大型客机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的同时,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了远程宽体客机CR929项目合资合同。鉴于目前俄罗斯的现状,未来大概率中国要独立研发CR929(到时名称也可能会变成C929)宽体客机。929客机为300座级别;对于研制929这样体量的大型客机,中国尚处首次,因此包括发动机、总体设计、机体结构、起落架等的设计与研制,以及适航认证等,对于我国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参照C919飞机的研发周期,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3年商业交付,整个周期是16年。由于有了919飞机的经验,929飞机的这一周期会大大缩短。若按12年计算的话,C929飞机商业运营有望在2030年前后达成。
节目计划将于今(6月2日)晚19:30播出《632观察》栏目,东方财经·浦东频道(IPTV 72频道)当晚22:30次日12:30重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沈海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56-139030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