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钢
给清华写信
2011-4-25 21:10
阅读:5161
标签:又红又专, 清华校庆, 文理双修

不是笔者要写,是说这几天是清华百年校庆,给清华写信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前几天清华一个大三的学生写了一封,满世界就都知道了——到底是新闻与传媒学院的,知道怎么样“传播”(或者是宣传);也正是因为是新闻与传媒学院的,所以倒是清华师生(至少笔者认识的清华师生)很少有知道的。

 

看那位学生的信,感觉是她的失落——一种融不进清华主流的失落。难怪人家失落——都是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惹的祸!清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新闻与传媒本身对大多数清华师生就缺少影响力,更不要说学新闻与传媒的学生了。如果清华文科生都被要求必修30% 的理工科学分,这位同学与真正的清华学生真正在一个教室里“同学”几回,就知道她看到的那些所谓的“清华学生”算不得什么“清华学生”。

 

话说回来,清华自有其赢人之处:比如培养出几代国家领导人。坊间流传的“满清朝廷北大荒”的说法,就很形象地把清华的这一特色描绘出来。国外的领导人也多出身名校,像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耶鲁、哈佛,但多是文科出身,而且法学院的毕业生居首(比如耶鲁毕业的小克、小布)。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培养的国家领导人,百分之百是工科院系毕业的!这就是“中国特色”,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东昌先生提出的“又红又专”、“双肩挑”。哥大也想这么“辉煌”一把——也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要培养西方世界的领导人,所以专门开了一门“Contemporary Cultures”课程,作为所有本科生(不论文理)的必修课,遍读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今天的西方文化经典著作。但没有显著成效——尽管出了一位Obama,但是他的Years at Columbia Are a Mystery ——相比之下,清华应该感到骄傲——“又红又专”vs.“文理双修”——大获全胜!有人喜欢把清华和国外名校比。这一点哥大就被比下去了:)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北大就“时代气息”得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怨不得笔者每从学校回中关园,就会看到人行天桥的台阶上不知哪位民间书法家写的大字:“北京大学应该率先学好《周易》!”:p


P.S.,与人谈起清华百年,方知清华第一任校长(清华学堂监督)周自齐曾在哥大求学:)

 

相关专题:清华印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晓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46-43725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