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怀旧偶感

已有 4056 次阅读 2009-11-27 21:16 |个人分类:燕园夜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杭州、西湖

贴一篇00年的旧文。九年过去,又是一样风情。。。



再见“天堂”——《下马看花说中国》之二


(写于2000年夏)

 

  上次说的是在几乎同一时间间隔内(相隔仅仅数天)、跨越数万里空间,看到一位“老朋友”而引起的感慨。这次说说跨越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后,在同一“空间位置”重逢一位“老朋友”的情形。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又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之“天堂”美景,尽管有白居易、苏东坡这样的大文学家之笔墨形容,亦难及其万一。若非亲历其境,是很难凭几句诗文或照片来想像的。比起苏州园林的玲珑剔透、典雅精致,杭州的山水融匠心人力与造化天然为一体,别有一番风韵。初到杭州之人,无不为其天生丽质所动。此次重游,同行的一位台湾朋友,乍到湖滨,竟有“惊艳”之叹,便是例证。

 

  笔者曾数到杭州,最近一次是八二年夏。屈指算来,已整整十八年。初到杭州时,西湖景致尚未完全修复,杭州古城旧貌亦依稀可辨。尽管无今日之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却宛如一位稚气未脱、不施粉黛的布衣少女,另有一派天真纯朴之风韵。如今驱车杭城街头,但见高楼林立、广告招摇,远看五彩缤纷、近瞧光艳夺目,全改当年面目。只可惜,由于大气的污染,大多数的建筑物和广告牌都是“灰头土脸”,被长长短短垂向地面的“水迹”般的灰色道道所覆盖。这也是国内大中城市的通病。瞧上去就像半老徐娘,远远看去尚是丰韵不减,可走近前来,就发现浓妆艳抹之下的岁月痕迹。

 

  第一次到杭州是二十余年前,大约也是八月天气,虽说三伏已尽,仍是酷暑逼人。到了晚间,道路两边都是出来乘凉的人。日落之后,在门前路边的人行道上泼一桶水,冲去暑气。然后摆上竹椅、茶桌,甚至铺上凉席,聊天、品茶,怡然自得。可如今街头巷尾,垃圾遍地、尘土飞扬,避之犹恐不及,哪里再有坐下乘凉的人群?

 

  杭州的美景,一半得自人工、一半得自天然。当年浩劫之后,景点多遭破坏,尚未完全修复,几乎全凭西湖山水的天生丽质装点。加之游人无几,自有一番清幽淡雅的意境。而今除雷峰夕照,闻名于世的西湖十景均修缮一新,又添所谓“新十景”,真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片富丽气象。但真正动人之处,仍是人迹少到的刘庄、云栖等以天然景致擅胜之处。至于名动一时的玉泉,鲤鱼虽在、当年沁珠渗玉的泉水却早已浑浊不堪。过去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的植物园也被“装修”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灵隐、南屏晚钟等佛教圣洁之所的缭绕香火中也充满了铜臭之气。流水潺潺的九溪十八涧亦因天旱无雨而干涸。重游之后乃有不胜遗憾之感。当然,随着交通的便利,也有不少过去没有到过地方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刚到杭州那天下午,约了一位台湾朋友和一位美国朋友出去游玩。在岳坟外面搭了一辆计程车,带我们去龙井村。我们在村中一口古井前下车,向一位村妇要了水桶,打了小半桶水,捧着喝起来。炎热的午后,清凉的井水更甘冽沁腑。喝完后洗了洗脸,凉爽之外还感到有些滑腻,精神为之一爽。再细看那口井的井台上,刻着 “古龙井”三个字。据村民们说,这三个字是乾隆所题,而“龙井村”即得名此井。虽然听着有些半信半疑,但炎夏正午在山村古树下,喝着清凉甘甜的井水,听这些似真似假的传说,比起在城里灰尘暑气中拥挤在雕栏画栋的楼院里,似乎更有游兴。那位中年村妇邀我们到她的茶楼上小坐,歇脚品茶。到底是风景旅游区,虽说是偏僻山村,茶楼亦设雅室,室内亦有空调。主人先为我们每人冲上一杯普通的龙井茶去暑消渴,然后摆出“收藏”的上品,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解释狮峰龙井、西湖龙井、杭州龙井之产地区别、品质高下,“女儿茶”与“媳妇茶”之不同采摘方法和时间。然后再为我们分别沏上狮峰龙井“女儿茶”和“媳妇茶”,让我们品味其与普通杭州龙井茶之不同。那“女儿茶”果然名不虚传,刚刚沏好就茶香四溢,喝到嘴里更是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尽管茶的价钱也“好得很”,每斤要几百元,我们还是买了好几斤。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茶农大概与计程车司机有什么合同,否则那么偏僻的茶山很少会有游客知道。路上看到大部分旅游车停在山脚下的“龙井问茶”(据说是西湖新十景之一),少有到山上去的。但山村的茶农深悉待客之道,一切做得热情自然、不落形迹。讲价时也很大方得体。比起其它地方见到的商贩、店主,仍不失其淳朴诚信。

 

  去云栖也是一个下午。天气有些阴,游人无几。信步竹径山路,宛若置身桃花源中,有绝尘出世之感。“云栖竹径”的尽头,有一家疗养院,如今已对外开放。虽值盛夏,院中竹木青青,凤吟萧萧,涧水潺潺,凉风习习,正是避暑的好去处。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在那里住上一天。座落在西湖畔的西湖国宾馆也不失一个好去处,价钱也不高。还可以到当年丁家山上讨论制定五四年宪法及八角亭里草签中美上海公报的地方怀一下“古”。更可以坐在湖畔欣赏西湖夜景。可惜我们时间太紧,只在那里住了一天。那位台湾朋友临行时仍是恋恋不舍,打算下次携太太一起来住几个晚上。

 

  说起西湖夜景,笔者及几位朋友都觉得似乎有些“太亮”。入夜之后泛舟湖上,远远看去,整个苏堤和湖滨一带都装了绿光灯,映得沿湖树木一片“鲜翠欲滴”。湖中的阮公墩、湖心亭上更加之锣鼓铿锵、管弦齐鸣,好不热闹。摇栌的船夫也不由得感叹: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呀!倒是夜深人静之时,沿湖灯光熄灭之后,在湖边树下月影婆裟中听鲤鱼跳水,看湖光印月,更能感受西湖之美。

 

  可惜时间太短,旧地未能一一重游。特别是没有时间再到绍兴看看已经“非复旧池台”的沈园。但杭州的变化已远非笔者所能想象。西湖山水依旧,景物却已是面目全非。如前文所说,好像天涯游子归来,看到当年梦中情人从天真少女长成半老徐娘的那种失落和惆怅不时会袭上心头。

 

  也许我已到了怀旧的年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46-274445.html

上一篇:推荐信
下一篇:生命之轻 ...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