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永
读吕洪波博文有感:谈审稿人应该怎么做 精选
2016-9-4 07:37
阅读:8158

吕洪波老师昨天发表一篇博文,题目是《同学:地质学不能这样搞!》,讲述了为一个大三学生审稿的事。由于论文做的深度不够,吕老师做了详细批注,提出了补充研究再投稿的意见,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结果是,这位学生两次打来电话,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达到了同类发表水平,希望吕老师放他过去。

从事情的全过程来看,毫无疑问吕洪波是个很负责人的好老师,愿意无私地指导学生,让他明白科研究竟应该怎么搞。但就其结果来看,吕老师这次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我想有两个,一是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二是每个人追求目的不同。这件事也让我回忆起三年前我的一个经历:

我校一名大二学生不上学了,认为没有学历也能成为皮尔盖茨,便去北京打工。结果不是苦力,就是赚钱太少,就又回来了。我教的那门课他当然考不及格。补考前我特意找到他,愿意提供考前指导。我给他讲了两天,提纲、要点都说过了,只要坚持看书就没问题。半个月后他考试仍然不及格。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当面改卷子,希望他明白为什么不及格。结果当他发现卷面成绩是50多分时,坚持要我撩上去。我说不行,便上交了。我告诉他,你去北京冒险打工就是想走捷径,现在你应该明白学习没有捷径。他仍然不服气,三番五次找我加分,这时我认识到我的做法错了。

再回到吕老师的审稿。审稿人的责任就是把关,不合格的文章说明理由直接拒掉,干净利落,在这个环节不要附加教育功能。如果投稿人不服,可以通过编辑部转达申诉意见。

匿名审稿是国际惯例,不是没有道理。从利益的角度讲,审稿人拒稿等于剥夺了投稿人的利益,是容易引起反对情绪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利令智昏。在利益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讲道理的。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匿名审稿可以减少反对者的情绪,有利于社会和谐。2000年我在湖北做鼻子手术,术前很害怕。可是医生蒙上了我的眼睛,整个手术我的情绪十分稳定,是不是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学永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98-10007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