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祥
20世纪以来全球日较差变化为何老是不准?
2025-1-22 11:11
阅读:339

IPCC AR6共采用了5个全球陆地气温基准数据集,即美国NOAA/NCEIGHCN1850-),NASA/GISSGISTEMP1880-),Berkeley Earth组织的BEST1850-),英国东安吉利尔大学UEA/CRUCRUTEM1850-),以及中国中山大学的C-LSAT1850-)。上述数据集在全球平均陆地气温变化长期趋势检测描述方面差别非常小。但是无论是基于上述5个数据集计算得到的DTR长期变化,还是基于世界气象组织/CLIVAR/ JCOMM 联合协调的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专家组ETCCDI研制的极端气候数据集HadEX3,在全球陆地平均DTR的观测变化事实方面,各个数据集给出的结论之间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图1),导致迄今为止,全球陆地DTR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年代际变化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水平。目前许多研究指出:全球DTR变化从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趋势反转现象,给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系列重要影响。但这种DTR趋势反转特征更多地是依赖气候模式和观测来建立紧急约束推断出来的,迄今尚没有从基准观测数据中得到更为可靠的直接证据。

我们发现,相对于平均气温,DTR的变化具有更强的空间异质性,现有几个全球数据集中站点数目难以克服这种异质性带来的偏差,导致了彼此的DTR变化差异巨大。为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团队新增收集了约4000个台站的陆地气温观测数据序列,采用先进技术对所有的最新数据进行了重新均一化,解决了大量的站点序列非均一性问题,同时对标准气候值进行了重建和订正,将C-LSAT2.0升级为C-LSAT2.1,并专门研发了C-LDTR数据集。

基于最新的C-LDTR数据集,团队分析得出:20世纪以来, 全球陆地DTR主要以下降趋势为主,20世纪上半段全球和北半球以上升为主,1979年以后,全球和半球平均的DTR已经基本以反转上升为主,以近期为甚(全球3/4地区的DTR为增加趋势)DTR的变化特征与区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太阳辐射和气溶胶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近期最近,全球短波辐射和温室气体积累的全球“变亮”扭转了早期的DTR下降趋势。这些研究结论为全球DTR长期变化提供了坚实的观测证据,并补充了近期对全球和区域DTR变化机理研究的认识。

上述研究以“A New Evaluation of Observed Changes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为题发表于AGU旗下期刊Geophys. Res. Lett.C-LDTR数据集发布于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8030196.v2

Xu, Q., Wei, S., Li, Z., Li, Q.*, 2025, A New Evaluation of Observed Changes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accepted DOI:10.1029/2024GL113406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庆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47-14698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