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滩(beach),是海岸带或大湖岸边的一类基本地貌类型,沙滩上大量颗粒沙一般来源于富含石英矿物的岩石(如花岗岩等)的风化产物,也有来源于生物过程的产物(如珊瑚礁)。沿海岸或沿湖岸的风,波浪,潮汐和沿岸流是沙滩发育的主要外动力。在动力作用下,受制于自然法则,石英砂颗粒被搬运,分选与堆积,最终形成海岸沙滩(coastal beach)和湖滨沙滩(lakefront beach)。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有了经济能力与闲暇时间出去度假和旅游。在不同旅游目的地和景观类型中,选择有沙滩的滨海地区度假,往往成为许多中外游客的不二选择,那里有阳光,沙滩,海浪,令人心驰神往,无论是天真活泼的儿童,热恋中的情人,喜欢迎接日出的青年人,还是喜欢宁静和晚霞的老人,都喜欢去海边沙滩上嬉戏,漫步,听浪和观霞。
然而,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并正在普遍与强烈地改变着沙滩地貌。我们这里且不谈污染对沿海沙滩的影响,而只论及沙滩的侵蚀问题,包括向下的冲刷侵蚀(downward erosion)和向岸方向(landward erosion)的侵蚀后退。海岸侵蚀可以从泥沙在空间上的再分配与海岸系统中出入的角度来认识。所谓空间上的再分配,就是相应于塑造海岸的动力变化,海岸在海-陆方向纵坡面特点上也将发生调整。这种动力变化可以是全球性的,如海平面变化。上一世纪末,在科研项目的驱动下,我曾有机会去探索和研究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剖面塑造的影响(注1,注2)。砂质海岸的侵蚀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因素,如人工建设港口、防波堤等,这类工程干扰了该段海岸的海岸动力的空间场。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性或局部的海岸侵蚀中,海岸系统中的泥沙来源变化往往成为海岸侵蚀的最重要因素。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沙质海岸就开始遭受普遍性的侵蚀过程,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我们对一些与社会休闲和旅游密切相关或者经济利益巨大的砂质海岸,除了修建一些海岸工程来抵御局部海岸侵蚀的能量和保护沙滩外,往往也必须采取人工海滩补沙或海滩喂养(beach nourishments)的手段,去应对砂质海岸的侵蚀影响。这些补给给海岸的沙可以来源于附近海岸坡面深处、附近河流的河床沙,地质时期堆积在海岸地区的古老海滩沙,甚至从外地和他国购买。我没有考证过新加坡“圣淘沙”旅游景点这种人工砂质海岸的沙来源于何处,但估计是要从国外进口的。
马来西亚由东马和西马两大块国土组成。其中西马是马来西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重心所在。在西马的东西海岸中,砂质海岸的分布也有地域特点,西海岸(面向马六甲海峡)的沙滩比较分散,不连贯,因为西海岸分布有大量其他海岸类型,如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河流入海处)和红树林海岸以及大量与港口码头相关的人工海岸等,而东海岸(面临南中国海)主要是连续性的砂质海岸,其间被突出的基岩海岸所间隔,以及分布在河口的局部淤泥质海岸。出于专业的兴趣,在过去的一些岁月,我几乎跑遍了西马的东海岸和西海岸的砂质海岸。
下面附图是是马来西亚的一处砂质海滩,摄于2024年初。由于海岸侵蚀,该海滩的物质大量被潮汐和波浪作用形成的潮流侵蚀和搬运到别的岸段或者深水区,导致海滩高程大幅度降低,树根出露于海滩表面。这种现象与本海岸的泥沙来量大幅度减少有关。其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世界上其它发达的旅游区,这类侵蚀性的砂质海岸有可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获得补沙或喂养,砂质海岸获得修复,满足人们旅游休闲的需要。
------------------
注1:1995-1996年: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对策研究”,总课题报告编写人之一,同时负责第10分课题“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地区海岸侵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注2:陈西庆,陈吉余,1998,长江三角洲海岸剖面闭合深度的研究-Bruun法则及其应用的基本问题,地理学报,53(4): 323-331。
照片1:西马来西亚的西海岸中部一处砂质海岸的侵蚀状况(远照)
照片2:西马来西亚的西海岸中部一处砂质海岸的侵蚀状况(近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3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