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中国, 中国催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achina 化学家(www.chemj.cn)

博文

[转载]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理工业催化所参与

已有 1065 次阅读 2023-8-15 14:37 |个人分类:催化人物机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实验室简介 | 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sinopec.com)

pic_logo.jpg

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实验室根据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要求,在原“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并联合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多级结构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的优势力量,优化整合建设,2015年9月30日由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建设(国科发基[2015]329号),2023年4月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和国资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实验室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卡脖子问题”的重大需求,以及我国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围绕“资源多元化、过程绿色化、产品高端化”三个重要发展方向,重点开展多元化碳资源催化转化技术、过程绿色低碳催化技术、高端化学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在该过程中,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策源地和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为我国绿色化工产业链构建及领先化工技术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实验室围绕上述目标,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包括多元化碳资源催化转化技术、过程绿色低碳催化技术、高端化学品生产技术、催化新材料四大研究方向,通过构筑精准催化体系,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发展高效的研发新范式,突破绿色化工高效催化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化学品的原子经济性精准制造。

实验室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研发项目,截至2022年底,共牵头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课题1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8项,牵头承担省部级课题303项。此外,实验室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课题11项。

实验室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共获得了26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参与开发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运行优化技术”获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2016年),“芳烃氨氧化制芳腈系列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开发”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此外,获批以来还获得中国专利银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实验室开发的乙苯和烯烃裂解技术分别获美国《烃加工》杂志2019年度最佳石化技术提名奖、2020年度最佳催化技术提名奖和2021年度最佳石化技术奖。实验室开发的全新结构分子筛材料SCM-14,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IZA)授予的结构代码 SOR。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开发出全新结构的分子筛,实现了国内企业在新结构分子筛合成领域零的突破。基于SCM-14新结构,开发了新一代高性能丁烯异构化催化剂,并在中原石化实现工业应用,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工业应用的原创分子筛催化材料,对于推动我国石油化工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实验室注重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专利保护与标准制定,获批以来,实验室在Nat. Comm.、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J. Catal.、Catal. Sci. Technol.、Micropor. Mesopor. Mat.、Ind. Eng. Chem. Res.、ChemCatChem等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5篇,提高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围绕甲醇制烯烃、合成气制乙二醇、稀乙烯制乙苯等核心技术,实验室共获授权1877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形成了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在标准制定方面,实验室共参与制定了47项国内外标准,其中包括美国ASTM标准12项、国家标准8项。实验室张育红教授自2009年起担任国际标准组织ASTM D16.02(芳烃氧化物)分技术委员会主席,2019年获ASTM授予的功勋奖和会士称号,功勋奖是ASTM 组织授予其个人会员的最高奖项,张育红教授成为国际上获得此奖的第16位成员,也是在石油石化领域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实验室在核心技术上的话语权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室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实验室建成了一支拥有专职科研人员196人,由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分析化学、理论催化等领域学术骨干组成的科研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万人计划”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ASTM国际标准组织分会主席1人。人才队伍中正高级职称90人、副高级职称91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人,博士学历154人、硕士学历32人,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实验室规划实验用房24503余平方,科研仪器、设备合计10987台套,原值近12亿元,可满足实验室开展各项研究的需要。按照确定的四大研究方向,实验室拥有高通量新型催化材料合成实验平台、反应-分离过程强化技术实验平台、新型催化材料评价实验平台、新型催化材料分析-表征平台、新型催化材料工程化研究平台。

在上级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将始终重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为目标,力求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建设科研成果与应用技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更好地发挥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领域的专业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13-1399126.html

上一篇:[转载]最新环境领域SCI期刊影响因子(2022 IF)
下一篇:[转载]美国化学会环境领域期刊| ES&T家族两本新刊获得首个影响因子
收藏 IP: 116.236.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