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创新性开发龙头竹茎段直接定植繁殖技术体系,其技术特征包括:(1)方法原理:以茎段离体器官作为繁殖材料,直接植入目标种植坛的混合基质;(2)流程优化:相较于传统繁殖工艺需将茎段在繁殖单元(温室或苗床等人工控温控湿环境)进行为期2-3周的催芽培育,待形成完整根系后进行二次移植,本技术方案通过流程优化省略中间培育环节,实现"原位定植-同步生根"的一体化种植模式;(3)资源整合:省却大型繁殖体在繁殖单元的暂存过程,使运输能耗降低,种植单元空间利用率提升;(4)技术参数:定植茎段在展览温室种植坛内实现萌芽生根,表现出优良的形态建成效果;(5)应用前景: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型竹种快速繁殖造景,为大体量植物高效移栽提供创新范式,可作为我国国家植物园园艺培训实操提供教学案例,兼具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双重价值。
1 引言
龙头竹(Bambusa vulgaris,常见竹子)是爱丁堡皇家植物园(RBGE)热带温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植物之一,因其体型高大、茎干光滑翠绿、叶片如丝般柔软而备受瞩目。较低的枝条轻柔地垂落在小径上方,上部叶片则形成茂密的林冠,遮蔽了温室的顶部,营造出仿佛置身热带森林的氛围(图 1)。这样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植物,对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活体植物展示来说价值非凡。
2020 年,由于温室翻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唯一的一株龙头竹需要移除并进行繁殖,以确保该种得以延续。搬运像龙头竹这类大型植物,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作,而且由于空间有限和门的尺寸问题,搬运工作往往困难重重。
对于园艺师而言,大型且生长迅速的植物的繁殖颇具挑战。因为这类植物在花盆的有限空间内通常生长不佳,而且成熟植株在换盆和移栽时,根系一旦受到干扰,它们便难以适应。因此,园艺师们迫切希望尝试一种能够简化繁殖过程的方法。
2 栽培
龙头竹分布广泛,在热带地区常用于农业、建筑和家具制造等多个领域(Poudyal, 2006; Liese & Köhl, 2015)。如果生长环境温暖湿润,土壤排水良好且空间充足,龙头竹便易于栽培(Rojo, 2000)。
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龙头竹生长在热带温室的可控环境中,白天温度保持在 22 - 28°C,夜间温度为 18 - 24°C,湿度维持在 80% - 90% 左右。春季,为促进新的生长,会施用比例为 3:1:1 的氮磷钾肥料;夏季和秋季,则使用比例均衡的 1:1:1 肥料。从 10 月下旬至次年 2 月,由于苏格兰白昼较短,植株生长停滞,这段时间不施肥。
图 1 2013 年,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热带棕榈馆内生长的成熟龙头竹
3 繁殖
有作者提到了多种龙头竹的繁殖方法,包括茎插、枝插、根茎扦插、空中压条(Liese & Köhl, 2015)以及分株繁殖(Lawson, 1968)。此外,龙头竹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繁殖(Poudyal, 2006)。
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在数年时间里多次换盆。具体操作是将侧枝切段放入水中,直到节间长出新根,这一过程通常需要2 - 4周。生根后,将繁殖体移栽到由松树皮和珍珠岩混合而成的培养土中。此后,定期对其进行培育和换盆,直至长到合适的大小,再移栽到热带展示温室中。
这种方法已多次应用于包括龙头竹在内的多种竹子繁殖。其优点是成功率高,且盆栽幼苗便于储备。然而,缺点也很明显,多次换盆既耗费时间又消耗资源。换盆会给植株带来压力,延长其长至成熟大小所需的时间。
4 方法
安格·马吉诺恩·瓦雷(Ang Maginoong Waray)在其菲律宾农场制作的 YouTube 视频中展示了一种竹子种植技术(Waray,2020),但他并未说明示范所使用的竹子种类。
他选取一根新鲜的竹茎,确保其有两个节间、三个节,并带有侧枝和叶片。随后,将切下的竹段放置在地面上,通过修剪叶片为繁殖做准备。接着,用锋利的大砍刀在每个节间切开一个小孔,向每个节间的空洞中倒入一杯水,再用切下的茎段堵住小孔。他强调,竹茎空洞中的水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准备就绪后,竹子便可以直接种植在能让其充分生长的地方。他先挖一条浅沟,将竹茎水平放置其中,密封的小孔朝上,然后用土壤覆盖,仅让带有叶片的小侧枝露出地面。三周后,一株新的竹子便长出了新鲜的叶片。
瓦雷的方法看起来简单巧妙,因此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园艺工作人员决定在低地热带温室中尝试这一方法。该温室的湿度约为 80%,夜间最低温度为 20°C,白天最高温度为 28°C,当达到最高温度时,自动通风口会打开以降低温度。
在插入龙头竹插条之前,需要先准备种植坛。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新种植前翻耕土壤并添加新鲜堆肥以改善土壤活力是标准操作。随着时间推移,温室中的土壤会失去结构和养分,变得紧实厚重。此次制作了以下堆肥混合物,并与现有土壤混合:
l200 升粉碎松树皮(粒径 6 - 20 mm)
l50 升树叶堆肥
l20 升珍珠岩(粒径 3 - 6 mm)
l10 升木炭(粒径 8 - 15 mm)
l700 毫克颗粒状缓释肥料
l100 毫克白云石石灰石粉
切取了几段新鲜的龙头竹茎,暂时放置在热带繁殖水槽中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图 2)。挑选出 4 段竹茎准备种植(图 3),并根据种植位置对繁殖体进行编号(表 1)。1 号和 2 号繁殖体分别为有三节和两个节间的竹茎,采用水平种植方式;3A 号和 3B 号繁殖体则为垂直种植的两段竹茎。
此次实验中,只有 1 号繁殖体与瓦雷展示的一样,有三节和两个节间。实验未完全遵循原方法有两个原因:其一,想探究较小的繁殖体是否能够生根,McClure (1966)曾指出,仅有一节的竹茎插条就足以生根;其二,温室种植坛空间有限。
图 2 泡在温水繁殖槽中的龙头竹茎段
图 3 准备种植的竹茎切段
每个节上的叶片数量减少一半,并修剪至 30 cm长。由于叶片在相邻节上呈相反方向生长,水平放置时部分叶片会被埋入土壤中,为降低腐烂风险,去除被埋入土壤的全部叶片。用手锯在节间中心切开小孔(图 4),向每个孔中倒入一杯水,再用切下的茎段堵住小孔。
图 4 在竹茎节间切开的小孔
1 号和 2 号繁殖体按照视频中的方法进行种植(图 5 和图 6)。3A 号和 3B 号繁殖体则垂直种植,切下的竹茎开口向上,类似花瓶,且不覆盖堆肥。种植后,向这些繁殖体的竹茎开口中注水(图 7)。
种植完成后,对所有繁殖体充分浇水并做好标记。之后每天观察其生长或衰败迹象,并按照温室中其他植物的浇水方式进行灌溉,浇水频率会根据每日温湿度的变化进行调整。
图 5 种植有三个节点和两个节间的 1 号繁殖体
5 结果
一周内,所有繁殖体上都长出了新芽(图8)。10周后,挖掘繁殖体检查根系,发现它们都长出了健康的根系和繁茂的新叶(图9和图10)。
表1 各繁殖体的地理位置、描述及其种植位置
位置 | 位置描述 | 繁殖体描述 | 种植位置 |
温室中心 | 稳定的湿度与较低的温度 | 100 cm,三节与两个节间,每个开口均被水填满 | 水平方向 |
靠近暖气管 | 具有较高温度,但迅速干燥 | 60 cm,两节与一个节间,其中填充有水的开口 | 水平方向 |
靠近小径 | 稳定的温度与高湿度的堆肥 | 两段繁殖体,长度均为40cm,每段有两个节间 | 垂直方向 |
图 6 准备种植的有两个节点和一个节间的 2 号繁殖体
图 7 垂直种植并注满水的 3A 号和 3B 号繁殖体
图 8 一周后的新生长情况
似乎只有繁殖体的种植方向(水平或垂直)对新芽的形成有影响。较大的水平种植的 1 号和 2 号繁殖体,长出的叶片短而茂密;较小的垂直种植的 3A 号和 3B 号繁殖体,长出的茎较少且更为细长,每根茎的高度都超过了 2 米(图 11)。种植时节上已有的幼芽并没有优势,插入时细小的芽最终生长最为旺盛。
6 讨论
此次测试的繁殖方法取得了成功,在热带温室环境中,10 周后繁殖体便茁壮成长。水平种植的繁殖体新生长活力的差异,是由于与竹茎位置相关的向地性反应。在重力作用下,生长激素(生长素)会在水平种植的竹茎下部积累,刺激下部细胞生长,而非生长顶端(Capon, 1990)。垂直种植的竹茎受影响较小,因为其方向未发生改变,侧枝生长方式与成熟植株一致。另一个可能影响新芽活力的因素是注入竹茎空洞中的水量。垂直种植的繁殖体几乎注满了水,而水平种植的每个繁殖体大约注入 500 毫升水。此次实验没有空间对这些相关性进行测试,未来实验中纳入这些变量将很有意义。
图 9 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的 2 号繁殖体。种植 10 周后,长出了几根新茎
图 10 种植 10 周后,支撑着幼茎的新根
图 11 繁殖体新生长比例对比示意图。竹茎上的虚线表示茎内的水位
在向游客开放的温室环境中使用这种繁殖方法时,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首先,直接种植法的优势在于节省了盆栽和处理植株所需的空间和时间。此外,繁殖工作通常在幕后进行,公众看不到。而在展示温室中进行繁殖,能够向游客展示园艺技术,创造互动和科普教育的机会。
然而,这里介绍的方法也存在缺点。新种植区域在初期的展示效果不佳,幼竹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长满种植坛。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新种植繁殖体周围添加小型地被植物。这些像地毯一样的植物不仅能提升展示效果,还有助于稳定生长中的竹子周围的小气候。随着竹子逐渐成熟,可以对这些地被植物进行疏剪,最终移除。
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f.vittata(Riviere&C.Riviere)T.P.Yi)
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Wall.ex Munro)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Arn.ex Munro)
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Lour.)Raeusch.ex Schult.&Schult.f.)
扩展阅读
Maciejewska-Daruk P (2022) Propagation of Bambusa vulgaris: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use in display glasshouses. . Sibbaldi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otanic Garden Horticulture, 21, 155-161. https://doi.org/10.24823/Sibbaldia.2022.1930
Maviton M E, Kalanzi F, Malinga M, Reza S, Jayaraman D(2023)Exotic Bamboo Species in Uganda: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INBAR Working Paper, Pp1-8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廖景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998-148042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