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春
色·戒:动荡之秋,动荡之人
2008-3-9 22:46
阅读:5067

色·戒:动荡之秋,动荡之人

——电影《色·戒》的所观、所思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好久不写博客,一些网民不高兴了,有人说我懈怠了,有人说我骄傲了。其实,凡事都事出有因,原因有二:第一,我从来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冷后会热,热后必冷。在热后还追求更热,一是没必要,二是没可能。这种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既是我此生没有太大造化的根源,也是我最终还算有所作为的秘诀。第二,我虽然成为人民网2007年十大优秀博客之首,让我的学院和学校获得了荣誉,但这毕竟不是我的主业。我是学校的一个小官员,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学校的工作上。对我的获奖,一位首长说了三句话:“祝贺你排名第一。什么事情都要执著,加上悟性好就更不用说了。学校的事情希望多思考。”其实,做学问还是做行政,对我这样一个“双肩挑”的人来说,从来就是矛盾。不做学问没有影响力,不做行政没有社会资源,但此事总难全。前不久,主管教育的部门在全国一流高等学校推行了教授分级制度,挑起教授斗教授,除了一级教授要国务院批准外,2级、3级和4级按比例评选。我所在的公共管理学院问我报几级,我毫不犹豫说:4级。这么多年我为学校做了许多教授一般不愿做,也未必做的好的事情。但这些事情要么不属于我,要么做了不能在桌面上说。所以无论在评任何东西时我都不占优,迄今为止,教授是最低档的,博导是副的。对此,我只能一笑了之,我选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要认帐。况且,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要生气有生不完的气。其实,这些都是一种欲望所致,需要有戒心来应对。儒道释三家都讲“戒”,儒家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所得。”(《论语·季氏》)道家认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孙真人卫生歌》)佛教有三戒:戒色、戒斗、戒得。还是让我静下心写点关于“戒”的文章。

 

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梁朝伟、王力宏、汤唯主演《色·戒》是2007年贺岁篇中最闹腾的一部。闹腾的缘由还是在“色”,大陆的“洁版”和香港的“全版”之差恰恰在这个字上。但是,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化产品提供商的欲望和数字化产品接受者的技能,使得“洁”和“全”的界限没有了。也许有人认为,洁版是“香花”,全版是“毒草”。其实,毛主席当年就“香花”和“毒草”做了精辟论断。老人家说,不仅要读“香花”,也要读“毒草”,而且要读“大毒草”。我以为只有读了“毒草”才会辨别“香花”;只有读了“大毒草”,才能够在“小毒草”上具有免疫力。要么不“读”,读就读到极致,读一遍是一部爱情小说,读五遍就是家族和社会的兴衰史,这就是老人家让许世友将军读五遍《红楼梦》的理由。要么不“看”,看就看到极致,看一遍重心绝对在“色”上,看三遍重心绝对在“戒”上,这就是我老陈看三遍《色·戒》的理由。让我们以“戒”为主题,在这个电影热过数月后,做一点冷思考。

——动荡之秋,为虎作伥者戒。不少人在看《色·戒》时都对那个刚刚出道的汤唯扮演的王佳芝津津乐道,其实,香港老艺人梁朝伟才是真正的看点。他把一个在乱世之秋里为虎作伥的小人——汪伪政权的特工头目“先生”演绝了。能把坏人演“坏”,有时比能把好人演“好”还要难。但凡“小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私,二是可怜。先生要在王佳芝身上获得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这是问题的结症。在这点上,李安最清楚,也用心最多。李安知道梁朝伟是天才型的演员,“本身的气质不是一个反派的气质,而且他的戏路也不是”,但他一定能够将角色内在东西挖掘出来。李安说道:“梁朝伟的演技在于那种不温不火之间突然的爆发力,他总是能很好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分寸,能够与这样的演员合作对导演来说是件相当幸福的事情。” 

先生是自私的。自私的人的特点是从来不相信他人,却不允许他人欺骗自己。先生在与麦太太一起试衣服时,通过询问裁缝师傅,麦太太是否常来这里定做衣服来初试王佳芝。但在最后一刻,先生没有随着麦太太走进“麦宅”,捡了条命。三年后,他在上海升任汪氏汉奸特工集团的头目,终于有机会将自己在生存中承担的极大压力传递到王佳芝身上,并在三场激情戏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在第一场中,先生将王佳芝勾引到一处久日未住人沾满灰尘的秘宅,等待王佳芝的是近乎性暴力的性虐场面。完毕,吸完烟,丢了一句话:你的风衣,就走了。后面两场的细节就不用说了,先生最后一刻还在看着他的枪套,王佳芝则用枕头盖住了他的眼睛。这就是一个细腻的李安,一个堪称世界顶级导演的所作所为。由此可见,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了这些“色”,“色·戒”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先生是可怜的。梁朝伟将这种可怜表现到了极致,他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都把恐惧二字铭刻在眼珠子上,有时候甚至直言于对白中。他讲每句话都要思量两三秒,听每句话,亦要想一想才回答响应。他的眉头是皱着的,放不开,也不敢放开。他告诉王佳芝,他不喜欢看电影的原因,是不喜欢呆在黑的地方,其潜台词是没有安全感。他还告诉王佳芝,她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在别人身上都能看到两个字:恐惧,而她没有。他的可怜也反映在与王佳芝激情戏的对白中。“你相不相信我恨你”,王佳芝;“我相信”,先生,“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的话了。”他将王佳芝带到一家妓院,王佳芝说,你把我当妓女,先生说,我比你更懂得怎样做妓女。他在日本人手下比妓女都不如。先生有理由恐惧,这种恐惧既来自于对手,也来自于“自己人”。观众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在影片一出场的人物不是别人,而是先生那个不苟笑言的张秘书,这个人与其说是他的幕僚,不如说是日本人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在王佳芝的事情败露后,这个家伙告诉先生事情的原委,先生发脾气说,你很清楚吗,怎么事前没有告诉我?。张秘书毫无惧色地将责任推倒他身上,而先生回家后,太太告诉他家被抄,他也只能默认。

于易先生的自私和可怜,我读了张爱玲的原著,小说里写的更加清楚。就是这个“杀法官、杀教授、杀记者、杀特工” 的人也怕死,在留不留王佳芝的问题上也有过一丝犹豫,但最终下决心杀之。看看小说中先生的内心独白就可以了解小说的基调:“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动荡之秋,游戏人生者戒李安不愧是导演里的大哥大,拍什么就象什么。在电影中,有一组太太们打麻将的戏拍的非常到位。牌场上是争斗之地,是显富之地,也是获取信息之地。牌风见人品,你可以从这群娘们在牌场上的言谈举止中看出端倪。由陈冲扮演的太太和其她几位牌手身著高档旗袍,手带着钻戒,除了王佳芝没有钻戒,这也是故事的伏笔。她们在牌桌上一边慢条斯理的聊着,一边算计着上家、下家和对家的牌。牌场上有个三句真言:“骗上家,卡下家,盯对家”。也就是说,把上家的好牌骗下来给自己;不给好牌下家;时时留意对家的牌张,估摸对家手上有什么牌。这句真言,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做人原则的缩影。当这些娘们的老公用此道来横行天下时,她们则在牌场上运用自如。在这点上,王佳芝与几位老手相比显得太嫩了,难怪先生说她人很聪明,但打牌不行。

看看这群娘们在牌桌上说些什么,你就知道她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了。这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混蛋们,躲在警卫如云的宅邸里,谈论老公,谈论囤积货物,谈论下馆子吃饭。一个以老公做特工而且不断得到晋升为荣的易太太,而这是以多少抗日志士的头颅做基础的;一个以老公买大米为荣的梁太太,而这是以路有冻死骨为代价的;一个以管运输的老公为荣的马太太,因为多少三亲六眷都来套近乎。她们也谈论到底是囤积药品好,还是囤积日用品好;她们还谈论川菜的辛辣和上海菜的甜腻,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川菜是武进武出,本帮菜是文进文出。

但是,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在1941年得势,乘上海“五穷六绝”发大财的人们,4年之后沦为汉奸的家属。人人共讨之,家家齐诛之。侥幸躲过这一劫,在8年后也难以幸免,共产党新政权更不会给她们好果子吃的。最好的下场就是跑到国外去做寓公寓婆,但也难免有孤寂的晚年。这部小说原作者的张爱玲,也曾经做过汉奸的小老婆,最后也是客死他乡。

——动荡之秋,志大才疏者戒。影片中的“正面人物”是一群热血青年。日伪时期,岭南大学迁至香港,为了唤起香港人的爱国热情,一群热爱话剧的青年放弃之前熟悉的剧目,改为上演抗战戏。由王宏卫扮演的邝裕民的领头的,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也叫“当家花旦”。一场戏下来,“中国不能亡”,太过瘾了,上千人怒吼着。可他们不懂得,“我们演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我们身边的东西却不都是可以用演戏的方式处理的。当这些年轻人唱着《毕业歌》,要去“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时,他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会喝酒、会吸烟、会上床,并不意味着会杀敌。特别是那个邝裕民 ,竟然想的出让他暗恋的女孩子,以其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贞操来诱敌,来证明自己和这个团队是爱国的,真是愚蠢之至。

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些热血青年不是不会杀人,但整个影片,除了在香港海滩上用枪打倒了一个酒瓶,就是用匕首杀了一个比他们还笨的小老乡老曹,而且杀人的场面搞得难看之极,一点都不专业。而善后的事情还得由重庆方面来到职业特工收拾,可见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他人掌控之下。这完全违背了特工的基本原则:保密。虽然邝裕民在上海再次见到王佳芝时,对自己在香港的行动承认:“真是幼稚,真是荒唐。”但这批志大才疏的人,在上海再次策划暗杀先生的行动也有许多破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人志大才疏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对将要委以重任的人的了解太差。既不懂得“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不懂得当事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这点上,他们与后来前苏联克格勃的“燕子”(女间谍)勾引外国政要的功夫相比相差甚远。那保了先生的命,丢了六条人命的六克拉“鸽子蛋钻戒”的光芒,折射了王佳芝对各种人员的恩怨,而对这种绝对不应该流露情感的形成,这个团队是有责任的。那些让王佳芝做一个柔弱女子难以做到的事情的人们都有家仇,邝裕民哥哥的阵亡,老吴爱妻和孩子的被杀,使得他们在做如此重大的事情时,多了一份情感,少了一份理性,这就足够将事情搞黄了。

“一旦上路,你就不能再回头”,这是一个点题的话。有人说,这部片子的败笔在于写了一个抗日志士爱上了一个汉奸,我认为这不准确,你看看原著就知道了。王佳芝是个爱国者勿庸置疑。但爱国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在上海,特务老吴和这个团队在王佳芝超过精神和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快要到了崩溃的边缘,还不当机立断诛杀姓易的。一拖再拖,而这也是王佳芝在珠宝店里,最终做出丢掉自己和六个团队队员脑袋抉择的缘由。王佳芝并没有遵从重庆老吴给她交代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事情:服毒自杀。而她曾答应:我能做到,但她最终没有做到。这是她对邝裕民安排了一个有过与妓女同房经历的人而不是他本人完成“男女之事”的怨恨?还是对大汉奸先生奸诈狡猾认识的不够?还是她根本就不具备担当此重任的潜质?历史不能假设,但人头落地总是事实。志大才大者,可为大事;志大才疏者,小事难为。当王佳芝在空旷的南郊石矿场临刑,对视着那个曾经答应她“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邝裕民时,不知做何感想。可悲,可叹!

 

【后记】2007年三个贺岁片值得一看,我也看过了。《色·戒》讲的是戒色;《集结号》讲的是戒斗;《投名状》讲的是戒得。我已写了两篇观后感,最好还写一篇,好在寒假已经到来。

 

【附件】柳宗元:《三戒》

这一组三篇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文前的小序,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而又刻画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一)

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二)

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三)

黔中道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拚搏。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海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949-1761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