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有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vidzsguo gone with the wind

博文

谈谈教师进修培训(非常抱歉,还可以能有乱码,所以以附件发了)

已有 3342 次阅读 2008-11-17 12:30 |个人分类:学术教育

尊敬的周校长:


您好!我是学校的一名实验室岗位的教师。最近整个校园都弥漫着讨论归属感(或您更偏向的凝聚力)的声音,有些学院也组织教师召开了此类讨论的座谈会。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也对这问题做了些思考,当然可能没您想的那么全面,那么深远。具有较强凝聚力应该是学校的绝大部分人(不太可能100%)能以学校的荣辱作为自己的荣辱。在一个集体中,集体要发展,个人也要发展,如何能保证个人和集体的双赢发展,也就是现在很热的“和谐”发展呢?看了您转发的邮件,应该说绝大部分的抱怨是个人的行动、发展和学校的行动、发展发生了冲突,此类事件您应该比较清楚是较大范围存在还是较小范围存在。如果是较小范围的,可以徐而图之,慢慢来改革,如果是较大范围的,我想您这么一位尽职的领导肯定不会坐视不理。还是来说说学校这么一个大集体和教师,学生的个人之间的问题,学校办学有自己的理念,制定政策有自己的考虑;教师搞科研,搞教学,评职称有对学校的要求。政策有一般情况下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是提供机会,另一个是给予一定的束缚。现在的抱怨基本是关于机会不公平,束缚太多。个人和集体应该是不矛盾的,个人发展好了,集体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样,集体发展好了也会促进个人更好的发展,这样的道理说起来谁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呢,却未必。作为集体的学校希望教师能尽心尽职的教书,做科研,作为个人的教师也希望学校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便利。政策的制定我想应该是能够让个人,集体双赢的,而不是为了某一时,某一部门之利,做杀鸡取卵之举。

最近刚从人事处网上看到一则政策:

经2008年10月24日校人事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
实验室岗位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条件,由在校服务最低期限两年改为五年。



这让实验室岗位的教师怎么想,是不是又会多了些不和谐的声音?某些领导可能是想实验室岗位现在人少,为了发挥实验室的建设,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在实验室岗位上尽心尽职工作,避免他们有跳槽的想法,于是乎就想出了这条政策,心里想把你深造的时间挪后,你总得在学校呆这么长时间了吧!!先不说实验室岗位的待遇就相对较低,现在这条政策就相当于给实验室岗位的教师头上又加上了一把枷锁,就连深造的机会都给你卡上一卡。实验室岗位教师读博士了你们就怕了?就怕留不住了?就这么没有自信?!我想如果有人现在看到这辞职,那新进来的了解到这情况就会长久呆下来?我想未必,因为人人都不想收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样实验室能建设好吗?实验室岗位的教师读了博士也能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做的应该是多给这个岗位更多的机会,让有人愿意去做,而不是用枷锁锁住人,逼着人做。学校现在是不担心人员流动,换了某些领导的话说,你不做,还怕没人来做不成。事实是这样,有人来,没多久又酝酿离开了。但我想与此同时,学校的名声,科研,各项指标也会与时俱下的。因为在这样的人员流动中,人都带着怨气走的,这样的人走后进了新单位也几乎不会想起来再和上大合作!更不可能会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不好,其中的无论是领导,普通教师,学生都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发展!学校需要的文化,学术的积淀,需要的是和谐的人员流动!

我们都能看到,周校长您是非常希望能使学校能变得更加和谐,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响。也能让上大的教师,学生在外能响亮的说,我是上海大学的!一句响亮的话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也将会包含您无尽的努力和心血。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到时我想全校师生都不会忘记您!



您工作愉快,家庭幸福!
上大越来越好!

2008.11.6晚
----------------------------------------------------------------
老师:

你所提到的人事领导小组的决定应该说主要是因为我的提议。

学校自从确定了以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之后,就不再录用非博士学位的教师了(除了艺术等特殊学科)。因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需要同时完成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博士研究生的训练成为起码的要求。

此政策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一些岗位无法补充新鲜血液了,比如辅导员、行政管理等,尤其是实验室岗位。因此对学位要求开了一些口子,对实验室甚至放到高职学历。

本来教师进修培训是为了满足岗位工作需要而进行的,而实验室岗位不需要博士研究生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国家规定的实验师技术职务之外,又建立了技术总监、技术主管岗位系列。这些系列特别强调不计学位,只注重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和实验室管理。那么实验室教师本人的发展要求怎么办呢?学校又规定了岗位要求之外的学历进修可以离开岗位,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而专心进修。

这次的改动是因为已经有二十多人进来两年后就从实验室岗位上开始读博士了,而且大多是以脱离实验室为方向。这样的话,实验室的工作就大成问题了。即使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角度来看,这两年也全都用来复习了,精力都不在实验室建设上。

欢迎你继续提出意见。


周哲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547-47111.html

上一篇: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强中先生向我所捐赠了原版的JFM杂志
下一篇:科学杂志——多学校研究团队-改变科学的影响、地理位置及分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