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转载]古中国与古希腊科学技术
2025-4-20 00:07
阅读:91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同是当时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是位于世界东西方的两颗明珠,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者的科技发展却大不相同,对后世科学发展的影响也差别甚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文将提供一些解释。

一、古中国与古希腊的科学技术之背景与内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萌芽后,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第一次大发展,并于秦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至宋元时期,古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自己的高峰,明代中期以后开始衰落。中国的技术学科发展很快,其中包括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利工程、冶金采矿、造纸及雕版印刷、机械、制陶等多种技术,而科学中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药学也发展较快。

1745087923258.jpg

1745087839565.jpg

        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发端于6000B.C,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古希腊文化,并随着奴隶制城邦的出现与长足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城邦经济繁荣时期,迎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公元前一世纪时结束。其科学成就主要集中于自然哲学、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而炼铜、冶铁、金银制作、建筑等技术发展也较快。

1745089204357.jpg

二、古中国与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特点比较

1、观察性、描述性、零散性与探索性、思辨性和系统性的相异
        古中国与古希腊的科技成就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均比较广泛,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古中国人重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科技成就多是观察性、记录性和描述性的经验。那时的成就涉及到各学科的成就虽多,但却显得零散、个别、不成系统。
        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则更多地表现出大胆的探索性和思辨性。古希腊人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希望寻求各事物之间的差异,他们对各种现象的成因和事物的本质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如:公元前4世纪,欧多克斯建立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宇宙几何模型;德谟克利特提出了以原子论为基础的宇宙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一书中表述了他对运动、空间和时间做出的系统研究等等。
        古希腊人在了解事物的本质,寻求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时候,也就对各类事物进行了分类,分别加以研究。所以,古希腊的科技成就表现出更多的系统性,各学科基本上都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学科体系。

1745089317294.jpg

2、注重成果实用性与注重理论抽象性的不同         

       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这一特点在各学科领域都有明显的表现。如:天文学是围绕“颁历授时”等维护皇权的实用目的而展开研究的;数学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各种测量与计算的实际需要,注重计算性,而对于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数理、几何学的研究明显不足。那时的科技成就是一种重视实践的实用性的技术性的成就。
       与中国不同,古希腊人认识的目的侧重于探索自然界的原理与规律。古希腊的学者非常重视对事物本质和原理的研究,他们认为对具体对象的认识是把这类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寻求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异。并且,学术的深入需要在了解这类事物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类事物的特点和各种各样的规定性。因此,古希腊学者重视穷究研究对象的本质,注重用理性来为他们的主张辩护,而不大讲求实用,可以为理论而理论。古希腊的科技成就也就表现为重视理论性,不强调实用性。科技成就表现得更加唯理、更加抽象、更加系统、更加严密,是一种科学性的成就。如:古希腊人建立的宇宙几何模型,各种宇宙论,对运动、时间和空间做出的系统研究等都是这一特点的很好体现。

1745089823399.jpg

3、重视宏观整体与实验和逻辑方法结合有别          

        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所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也就是说,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但自然界的事物为数众多,如果对其进行一个一个的具体研究,则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此,他们主张从宏观整体出发去认识所有的事物,寻求它们共同的规律。不过,中国人也不反对认识具体事物,但认识个别事物的过程也是认识其它事物的过程;既是为了认识这个事物,也是为了认识其它事物,并且是为了认识所有的
事物。

       中国人对事物的研究讲求整体性和自发性,目的在于寻求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寻求事物之间的差异。
       与中国人研究自然事物的方法不同,古希腊人认为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具体的对象,没有明确的对象,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获得知识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逻辑程序和规则。因此,古希腊人在科学认识上更重视采用实验与逻辑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阿基米德对静力学的研究是这一方法的最好体现。他用这一方法发现了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此外,恩培多克勒正确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空气振动造成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对动物分类等都是这一方法运用的成果。

v2-a6a5cb66ffde811d03480f759663cb0a_720w.png

三、古中国与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特点不同之原因

        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走的是经验实用型的道路,而古希腊则是逻辑数理型模式。两者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形成与他们各自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

1、从地理条件来看
       在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各个区域之间交流极少,受外来文化影响也较小,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闭合系统”。只要是两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其文明就会沿着不同的方向演化。“闭合系统”是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形成不同科学技术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北、西、南三面有高山和沙漠的阻挡,东面濒临无法横越的太平洋,与外界的交往极不便利,周围的其他民族又都比中华民族落后。当时中国很少有机会与外部进行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中国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其文化完全是在自己本土上发展起来的,极少受到其他古文明地区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成一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表达方式,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和排它性。同时,也削弱了它的创造活力,限制了它向更高水平,特别是向理论化和严密逻辑体系方向的发展。
       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与北非的埃及、西亚的巴比伦这些古文明发达地区相邻。古希腊人在与这些文明古国的商业贸易中,借鉴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悠久而丰富的科学文化成果,促进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古希腊文化反映着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有着极强的创造活力。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科技成就的交流必须对科技成就进行辨别,必须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去伪存真,有利于科学技术向着理论化的更高水平发展。

2、从经济基础来看
       中国内部相当开阔,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击平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支柱。小农经济对科学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中国古代科学从诞生起,就注定主要是用来总结建立在很低生产力水平上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并把它投入到实际利用中去。小农经济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是经验性的。
       古希腊的情况与中国大不相同,是海岸型的国家,不利于发展农业,但却拥有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这些自然条件为希腊海上交通、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希腊人把发展航海贸易和工商业作为经济支柱,科学技术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以满足人们需求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推动了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活动需要经营者了解环境,设计出各种到达目标的计划和措施,以避免各种可能的失误。这样的工作程序,与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似。因此,工商业经济有利于科学理论研究的进行。   
        在商业活动中,等价交换的原则也有利于打破等级观念和迷信权威行为,从而促进新观念、新理论和科技发明创造的产生。工商业竞争的压力和追求高额利润的目的,也促使工商业者重视科技成果,关心科学研究。工商业的发展使从事科研的学者们获得了研究经费和物质装备,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来看
        中国 “大一统”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需要,使得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更多的关心政治而极少地研究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带有浓厚的思辨性猜想,这种与自然现象研究严重脱离的自然观与物质观,怎么能建立起科学的学科体系呢?
        中国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一直延续二千余年。历代王朝统治社会都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把社会的方方面面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存在重官轻儒的“官本位”、“学而优则仕”观念,经济上有来源、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和有才华的人完全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真正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是一些工匠、失意的文人学者、僧侣学者和少数官方科学家,而工匠是其中的基础力量,这使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具有鲜明的贫民化色彩。而知识阶层的贫民化是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重技术轻科学、重实用而轻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希腊政治上不统一,使各城邦都没有“大一统”的统治思想,而且古希腊在奴隶制时就已经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那时城市的集中居住,民主气氛,自由思想,繁荣的文化,这些都有利于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古希腊城邦里出现的科学家是一些摆脱了具体社会环境的公民,他们都是闲人,和人谈话辩论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多数与生产没有什么密切关系。因此,他们可以为理论而理论。古希腊的工商业奴隶主也注重现实,重视自然。这样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有利的。

4、从对自然的态度来看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尊崇天命,主张内外协调,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自然界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限制了中国古人对自然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论探索。
       古希腊哲人们对自然界采取的是理性批判和世俗获取的态度。希腊人首先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的看待;其次他们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规律的,其规律可以为人们把握的对象;再次他们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他们强调运用理性和理论思维,注重对自然界原理和原因的探索,而不再局限于肤浅的直观经验。所以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表现出重公理,不满足于浅显的直观经验,不讲实用,注重对自然界的理论性探索的特点。

        总之,古中国和古希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其原因归根结底都在于社会制度变革,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大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形成的。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力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表现出明显特点,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中国对技术的重视使社会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达到了最大限度,科技对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经验实用型科技模式重技术应用而轻解释说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有形、物质的东西关注太多,而缺乏对无形、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研究,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科学数理体系。
       古希腊人的科学成就为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范畴;所有现代科学由之成长的那些一般问题,如时空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天体的运行、物质的结构、生物的由来、认识的途径等,都是希腊人明确提出并确定出表达方式的。但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中体现出来的过分重视理论,而轻视实用的特点,使得科学技术本身太脱离实际,纯粹的理论远离了民众,这也正是古希腊科学盛极而衰的原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朱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228-14826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