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angnk

博文

在美国旅行

已有 4576 次阅读 2010-2-7 21:05 |个人分类:杂感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旅行

人有时候,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辜负了美好生活。而美,常常在别处。

忽然起了这个念头,正好借着家人来聚之机,于是想出去旅游一下。为了对美国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而不仅仅是Amherst这个小小的大学城的田园风光以及我多次经过的薄雪覆盖的玉米地,决定进一次城,去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纽约。

到纽约的时候,正是晚上,灯火璀璨,高楼林立,与河水相辉映,非常漂亮。不由得感叹,发现已经远离城市生活快半年之久了。想起刚到美国时,向弟弟描述“我这里是农村”,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弟弟说:美国基本上都是农村。其实确切地说,像公园。又有一次在飞机上,碰到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副教授,说: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也就几座,纽约就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了。

在纽约的那几天,天挺冷,但还是看了不少地方。有:大都会博物馆、中央公园、第五大道、联合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布鲁克林大桥、华尔街、自由女神像、世贸遗址、自然历史博物馆(去晚了,已关了门)、唐人街、费城的自由钟、华盛顿DC的一个博物馆(忘记了名字,主要是航空科技博物馆)、白宫(远眺)、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马里兰州的一个港口、一个巧克力制造基地、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在纽约时间还比较从容,在华盛顿DC跟着旅游团走,就是走马观花,眼花缭乱。为了陪孩子看那个科技博物馆,误了旅游团安排的时间,后打车才赶上他们。

印象纷繁杂陈。

美国很大,土地很肥沃。所到之处,尽是树林覆盖的山川,路两边很少看到耕地和荒地,很多地方只是用来平衡生态环境,并不开发。现在是冬天,大部分树木都是光秃的,可以想像在秋天,车子是在怎么样如画的风景中前行的。司机小刘说树林深处有狼和熊瞎子,引起了女儿的极大兴趣。

博物馆很多,虽然美国建国历史不长,但是里面的好东西真不少。大都会博物馆有希腊、中国、印度、非洲、欧洲、伊朗等等各国的艺术珍品,看到中国展厅里精美绝伦的瓷器,简直比美玉还要细腻精美,超过了国内很多博物馆的收藏,心里真是五味俱全。那天好像是周二,看到一队队的小学生、中学生在博物馆里浏览,我很好奇,看到四五个小男孩在一幅田园画前面坐的、蹲的、趴的,我过去问他们在做什么工作,结果几个6、7岁的孩子踊跃介绍他们的工作,其中有一个肤色较黑的男孩最是自信,说得最好。我接过趴在地上的一个小男孩手里的作业本,看他负责小组的记录工作,记录的是一幅画,写着画里有人耕地,有人放牧之类。临走前我说"Your work is great!", 几个孩子十分开心,不远处他们的老师——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士也乐了。

我一直喜欢看各地建筑,纽约让我很过瘾。石头建筑很多。在Grand Central、Wall Street附近行走,街道不宽,所以显得楼很高,想起中学学过的一个英文单词“Skyscraper",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楼之高,而是楼的质感。很多建筑是石头造的,看上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很坚实,有种历史的厚重。楼顶造型风格各异,雕刻精细。到了夜晚,灯火辉煌,仰头望去,令人叹为观止。

交通很发达。地铁 线路无所不达,有的地方有好几层,乘坐很方便,通风系统很好,没有觉得在地铁里空气有不舒服之感。地面交通没怎么坐,但是也很少看见堵车的情况,这比波士顿好。在波士顿,短短的一段路,堵了好几次。在纽约问路也很方便,每次问路,都有被问者热情、细致地介绍。被问者包括警察、学生、女士、男士、黑人、白人。我是个路盲,不大会看地图,所以问路次数确实挺多。有一次,一个黑人(不太黑),居然在停车的当口下了车,跑着带我到一个转车的地方,然后又跑回去赶车了。我对他说“Good luck",他似乎很有些被信任的成就感。

空气很好,天很蓝。在纽约几天有阴天,下雪。在波士顿看到湛蓝的天空,不得不承认,环境真好。在哈佛走了一圈,重点看了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其实我来过好几次了),爱人评价:“哈佛不如北大有灵气”,哈哈,我有点开心。

这一路下来,步行走了不少路,我更愿意走路而非坐车,可以更好地浏览,感觉筋骨松快,神清气爽。感受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大距离,我们还需要努力。

将来有时间再记。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036-293419.html

上一篇:土鳖的国际化和海龟的本土化
下一篇:沉默的菩提 语丝之五
收藏 IP: .*| 热度|

3 郑融 钟炳 陈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