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0922 学习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从事生物医学工程

博文

学术辩论需要勇气耐心和智慧

已有 4683 次阅读 2013-3-11 15:50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量子力学, 经典理论, 学术辩论, 原子结构

“……, I have just read your paper.  Interesting ! Very interesting !

    这是一位网友在美国科学论坛网SFN,发表的阅读我的论文后的评论,算是我在SFN上发帖介绍我的学术观点,展开的一系列争论平息后,得到了一点点回报吧!

    SFN上注册,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至今已有3年零3个月,我目前是该网的高级会员,针对氢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科学基础问题,发启了5个话题,共发帖99个,由于我的观点的出发点基于经典物理理论,属于主流思想之一,并且没有个人的假设。因此,我的论点没有受到任何警告。

    SFN和中国科学网ScienceNet.cn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目的是简单且明确的,希望通过这种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宽的新型媒体,介绍相关的学术内容,并希望得到读者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下定决心在网络公开自己的观点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因为一个不成熟的,甚至是幼稚的观点,可能会给自己的学术前途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国外的网络上发表还可能有损于国家和民族的形像。因此,我在SFN上的每一次发帖都是经深思熟虑,有完全取胜的把握后,才会将相关论点发布公开目前在关于量子力学、相对论的科学基础,氢原子结构的个人新理论的5个公开议题的激烈争辩中,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失误,绝大多数的个人看法和观点在辩论中得到了认同或取得了优势。

 

    在氢原子结构和光谱的量子力学观点与我个人的电磁学模型的争论中,由于我的论点对量子力学持否定态度,令SFN上的物理学家十分的不快,并展开了激烈争辩,讨论的内容包括了能量守恒问题、电场传播极限、理论与观察坐标系关联等问题,同时对方也对电磁学模型是否能解释角动量、电子干涉、光谱精细结构等提出了质疑经过长达三年多的辩论,这些问题逐一都得到合理的解释或澄清。我认为已经达到我最初目标,揭示了量子论的内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让大家了解并初步接受了氢原子电磁学新模型。最近在SFN写了一段总结性帖子,作为这一阶段的结尾:

Classical theory not only can explain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on caused by charged particles, but also prove the steady ground orbits with non-zero energy, and Schrodinger equation could be deduced from the resonance of the ground orbits,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explain spectrum of atom. By the solution of Schrodinger equation, Quantum mechanics could interpret the structure and spectrum, but cannot explain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on. 

Therefore, I think classical theory is better than QM for the treatment of charged particles system, including atomic, molecular, and solid-state structure.

 

    对于量子力学和电磁学应用于带电粒子体系理论描述的如此评价,没有招来与我一直进行激烈争辩物理学家的直接反对,之后一些网友通过电子邮件表达了他们支持我的态度和立场,并认为量子力学存在错误。此时,我总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二十多年来的痛苦思索、八年多时间不懈坚持,没有白费。

 

    由于版权的原因,我不能将SFN论战的全部内容,直接转载于此,只能将一些情况作一个简约介绍,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不要认为我是一位异想天开的狂人,是一位“XX的民科”,利用严肃的科学网站传播伪科学。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

 

欢迎大家以真诚的态度与我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来者不拒,而且我不会回避任何问题!

 

如果那位只是为了让我“闭觜”,不是以科学的论据进行有效的反驳,而是以代人格羞辱的“XX的民科”,甚至不假思索地给我戴上“伪科学”传播者的帽子,我会毫不留情地对此行为发起强烈反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8615-669289.html

上一篇:友情提醒:你为什么屡战不胜
下一篇:科研笔记(7)运动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的补充资料
收藏 IP: 118.114.161.*| 热度|

6 赵国求 张学文 杨正瓴 刘锋 ccgoodluck trll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