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一本书——《雄激素》
史仍飞/文
《雄激素:睾酮、性别与我们是谁》是美国作家卡罗尔·胡文(Carole Hooven)所著的一部科学通俗读物,深入探讨了睾酮(Testosterone)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生理差异、社会角色以及性别认知,是一部从进化生物学和内分泌学视角切入的性别研究力作。
该书主要讲了啥?
这本书围绕“睾酮如何塑造我们”这个核心问题,系统介绍了睾酮对人类行为、生理结构、性别角色乃至文化认知的影响。作者将丰富的科研证据,从动物研究、临床实验到跨性别者的激素治疗案例,探讨了睾酮的作用。睾酮决定了生物学的性别差异,男女在肌肉、骨量、攻击性和性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由睾酮决定。睾酮也影响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包括竞争性、冒险行为、社会等级争斗等行为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书中还涉及到跨性别的激素治疗以及社会构建性别角色的同时,忽视了强大的生物基础,作者呼吁用科学理解性别,而不是被意识形态支配。
阅读该书,作者认为睾酮是人类性别差异中一个根本性的驱动因子,在许多关键行为上起主导作用。科学研究应摆脱意识形态影响,用客观态度看待性别和激素问题,在了解睾酮的生物效应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好地理解暴力、性行为、领导力、体育表现等现象的根源。
书中经典语句:“睾酮不会决定你是谁,但它为你提供了成为谁的基础。”强调睾酮与环境互动的复杂关系。“我们可以塑造社会角色,但我们不能忽视塑造我们身体和行为的激素。”“科学不是贬低性别平等的工具,而是理解人类差异、实现公平的指南。”
书中有趣的案例
1.睾酮在竞争中“胜利效应”。一项有关“智力游戏+竞争任务”实验显示,两组男性参与智力或体力竞赛,胜利一方的睾酮水平显著上升,失败者下降;胜者往往会更倾向于再次参加比赛,失败者则更可能回避。“胜利效应”说明:睾酮反过来塑造行为倾向——胜者更容易形成支配性格,强化下一轮竞争优势。这是一种“进化自增强循环”:赢得竞争,睾酮上升 → 更具支配力 → 更容易赢 → 更多配偶机会。
2.睾酮如何影响体型与攻击性进化。从跨物种可以观察到,如黑猩猩,雄性之间竞争激烈,攻击性高,睾酮水平显著高于雌性;而倭黑猩猩:社会结构更温和,性行为用于缓解冲突,睾酮水平相对接近。不同环境压力塑造了不同的“睾酮行为模式”,在类人猿的演化过程中,“高睾酮→高竞争→多配偶”的路径,在黑猩猩与人类雄性身上尤其明显。
对运动科学的启示
作为一名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者,从阅读该书中受到很多启发。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性激素的出现和分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睾酮影响竞争性、攻击性、动机与胜利欲望,这是竞技运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睾酮水平对肌肉量、爆发力、恢复能力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提示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与营养补充策略时,需更加关注性别激素背景。
2.高原、比赛期、停训期、疲劳状态与睾酮水平的调控如何?对于训练期间睾酮水平的动态调控机制研究(如过度训练综合征、恢复策略)具有启发作用。
3.女性运动员研究中的激素敏感性视角。睾酮水平对女性的表现也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针对女性运动员(如高睾酮女性)如何制定合理的训练与营养方案,本书提供了重要背景知识。性别差异训练与运动表现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开展。
总之,通过该书的阅读,对于解释男女运动能力差异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学依据。运动干预研究、及运动训练应重视性别激素背景差异,而非简单套用中性方案。长期高强度训练可能引发睾酮下降(训练过度综合征),进而影响免疫、情绪、恢复等功能。理解睾酮的动态调节机制,有助于提升个体化训练与康复周期管理的科学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史仍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4215-149487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