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仍飞
运动能力男女大不同 精选
2025-1-22 17:36
阅读:4664

 

运动能力男女大不同

53127ea4017d4d0fbc60bca3fd182b55.jpg

史仍飞/文

运动员的性别差异是体育赛事中长期讨论的焦点。性别在运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客观地分析运动时抗疲劳、忍受训练伤痛及运动后恢复能力,也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跨性别运动员的出现,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例如,生理性别为男性(XY)的运动员参加女子组比赛,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性别差异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体育竞赛通常根据性别、年龄、体重级别、技能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类,以确保比赛的公正性。通过这些分类,赛事能够避免不公平竞争,并提供相对简单的裁决方式。

以相同体重级别(例如89公斤)为例,女性运动员的运动表现通常比男性低20%左右。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男性的XY性染色体、雄性激素(睾酮)的分泌以及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等因素。

男女运动能力差距的具体表现

在精英运动员中,男女运动能力差距在10%至40%之间。这个差距在依赖力量、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的项目中尤为明显。例如,在举重、游泳、田径等项目中,男性运动员的表现通常优于女性。

      观点1: 在大多数依赖力量、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的运动项目中,男性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优于女性。这种差距在青春期前就已经显现。

性别差异的早期表现。在青春期前,男女在身体结构和运动表现方面已展现出明显差异。例如,在田径短跑项目中,男孩的表现通常比女孩高出3%-5%;而在跳跃项目中,这一差距则扩大到5%-10%。尽管如此,在游泳项目中,男女的表现差距相对较小,仅约1%-5%。

这种差距的生物学解释可以归结为早期的性激素差异,尤其是男孩在“微青春期”阶段体内的性激素增加,促使其肌肉量和力量上升。此外,男孩参与的高强度活动(如奔跑和跳跃)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青春期后,差距加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女之间的运动表现差距会进一步加大。这是因为身体形态和功能的差异开始更加明显,包括骨骼肌质量、体脂比例、气道和肺部大小、血液携氧能力、心脏大小等方面的差异。

身高差异是青春期性别差异最直观的体现。以美国为例,10岁儿童的身高中位数差距为1厘米,但到了20岁,男性的身高中位数已显著高于女性,差距达到13.5厘米。

     观点2: 青春期后,男女运动能力差距随着身体变化进一步加剧。

睾酮对男性运动表现的影响。在青春期,男性的睾酮水平会显著上升,这一变化对运动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睾酮不仅促进肌肉的生长,还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提高红细胞数量,从而增强身体的供氧能力。研究显示,睾酮水平与男性和女性在各项运动表现上的差距密切相关,且这种差距在14岁以后尤为明显。

可以说男性运动表现差距的主要驱动力是内源性睾酮水平的显著升高。青春期后,在一些运动项目中表现尤其突出。如内源性睾酮水平的这种激增,与田径和游泳项目中男女成绩差距的扩大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相关系数高达0.98以上。无论是体内自然产生的内源性睾酮,还是外源性睾酮,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类固醇激素。它能让骨骼肌变得更大、更强壮,就像给肌肉注入了“强心剂”一样。除此之外,睾酮还能让骨骼的个头、强度和密度都得到提升,并且会促使红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身体的供氧能力。

这些神奇的效应,已经在动物模型、大规模人群研究以及各种干预性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特别是对于与肌肉相关的各种特性,干预性研究更是明确了外源性睾酮与训练所引发的肌肉大小和力量变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外源性睾酮的摄入量越多,在训练中肌肉的改善程度往往也就越大。

      观点3: 女性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体脂增加及解剖学差异影响其运动表现。

青春期后,男女运动差距的性别特异性。女性在青春期会经历一些男孩所没有的身体变化,例如体脂比例增加、骨骼生长加快和乳房发育等,这些变化对运动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女性由于骨骼生长板融合速度加快,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会比男孩稍矮一些;乳房的发育会在站立和行走时产生一定的弯曲扭矩,需要背部肌肉来抵消这种力量;此外,女孩每月的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会有波动,这可能会引发不适、疼痛、疲劳,还会影响体温调节和身体代谢,进而对运动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不过,通常情况下,女孩在月经周期中的体能表现波动较小,甚至没有明显波动,这些短期波动与女孩青春期以及之后经历的长期身体变化是不同的。

在下肢方面,男女也存在一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上的差异。女孩的髋部通常更宽,髋部与膝盖之间的角度更大,也就是Q角更大,这会增加膝盖受伤的风险,比如更容易出现髌股关节疼痛、髌骨半脱位、脱位和不稳定,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等情况。

另外,许多女性在怀孕和分娩期间会暂停训练,产后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运动表现的健康问题,这也是女性在运动生涯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观点4 跨性别运动员经内源性睾酮抑制后,运动成绩有所降低,但性别差距仍然显著。

     跨性别运动员在接受睾酮抑制治疗后,运动成绩有所下降,但性别差距仍然存在。例如,某跨性别游泳运动员在接受两年性别确认激素治疗后,成绩有所下降,但在女子组的相对排名却大幅提高。这说明,尽管睾酮水平下降,但男性因性别和青春期发育带来的身体优势仍然存在。

外源性睾酮对女性运动员的影响。女性在使用外源性睾酮(如兴奋剂)后,运动表现通常会得到提升,但这种提升无法消除男女之间的差距。即使外源性睾酮能够提高女性的运动能力,依然无法与男性(经历过男性青春期)的运动表现相抗衡。

外源性睾酮虽然能提升女性运动表现,但不会缩小男女之间的差距。

结论

小结:男女运动员在力量、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距,这一差距在青春期后显著扩大。男性的运动优势主要归因于睾酮水平的上升以及青春期发育所带来的生理变化。雄性激素可以增加肌肉的体积、力量、耐力,例如鼎鼎有名的睪酮。其中女性虽能产生雄性激素,但浓度相当低,只有男性的 1/15。即使跨性别运动员接受了睾酮抑制治疗,性别差距依然明显。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差异,并在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制定和调整中予以体现。

参考文献

          J Appl Physiol 138: 274281, 2025; doi:10.1152/japplphysiol.00615.20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史仍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4215-146991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