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耿博士、广州大学林熙博士合作的最新论文《Importing intermediates from high-tech countries versus from low-tech countri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enterprise-level energy efficiency》已经在经济学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在线发表。论文链接:10.1016/j.eneco.2025.108441。
论文《Importing intermediates from high-tech countries versus from low-tech countri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enterprise-level energy efficiency》主要是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从不同国家进口中间品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当前,关于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然而,现有文献讨论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时,通常采用传统的二分法将贸易分为进口和出口,未能考虑贸易伙伴的异质性。目前,关于进口来源国异质性对环境影响的证据仍然较少。现有文献并未比较来自高技术国家与低技术国家的进口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因此,为了系统地评估进口对环境的作用,本文需要在研究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时,进一步考虑进口来源国的异质性。
本文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从高技术国家与低技术国家进口中间品对企业能源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从高技术国家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主要通过创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这些效应在高技术国家进口中更为显著。实证分析也表明,进口中间品无论来自低技术还是高技术国家,都能提高能源绩效,但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影响更大。此外,我们发现,进口自美国比来自东盟的中间品更能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并且从高技术国家的进口在长期内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相比于现有的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三点:本文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表明在研究贸易对环境影响时,不应忽视进口来源国的因素。其次,区别于现有研究中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来检验贸易伙伴异质性,本文采用了处理效应的平均处理效应的框架进行因果识别。第三,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微观层面的理论模型,探讨进口来源国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从而丰富了当前关于贸易与环境的研究。
本项研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壁垒下突破性创新政策体系建构研究”(20&ZD109,首席专家为何凌云教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何凌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405-148079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