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用人之道(五):相人之术与面试

已有 7028 次阅读 2009-5-9 11:37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曾国藩重视用人,并发展了一套认识鉴别人才的办法,散见于家书和日记中。市场上流行的《冰鉴》,乃系托名曾国藩的伪作。

曾氏相人,最有名的是以下一套口诀:

邪正看眼鼻,
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
富贵看精神。
寿夭看指爪,
风波看脚跟。
若要看条理,
全在语言中。

这里面有多少科学和理性的成份,还需要辩证看待。比如“寿夭看指爪”,能从一个人的手掌看出寿命长短,已经很玄了。“风波看脚跟”,颇不能解,如何能从一个人的“脚跟”看出一生风波?根据最近第二次通读家书和日记的体会,我觉得“脚跟”不是指脚后跟,任凭曾氏再厉害,也不能从人的脚后跟判断人生遭际。那以后相面,岂不是要改成相脚后跟了?这里的脚跟是指一个人的走路姿态。曾氏在家书中,一再提醒长子曾纪泽,要克服自己的毛病,走路要稳重,说话要慢。步履稳重的人,比步履飘乎的人,更符合曾氏的胃口。

由此而想到面试。公司里招人,除了看看简历,主要依赖一次到二次的面试。决定录用一个人与否,面试实在是占了很重要的成份。

曾氏这套相人之术,面试时派不上多大用场。但综合曾氏的用人之道,我觉得“气质”与“条理”两条,特别与我有会心之处。

先说气质。一个人的基本气质,见第一面就能看出来。为人是否踏实,能否与人合作,基本上都会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上。这方面,多意会而不能言传。曾氏讲气“清”与“浊”,也是很模糊的词,但可意会之。“禀气清”的人,曾氏都会着意加以引用。但要留意,不要让“禀气清”者走入孤傲一路。

再说条理。前文《用人之道(二)》已有述及。曾氏用人讲究“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做事有条理,办事细心,也是我特别看重的地方。这一点中外皆然。我接触过的几位公司高管,都是异常“有条理”(organized)。外企工作节奏快,事务性的工作特别多,如果没有条理,根本无法应付,也容易顾此失彼,甚至耽误大事。

从一个人的语言表达中能看出条理,甚至看出水平,我也深有体会。我过去有一位老领导,说话非常有条理,很复杂的事情,都能用一二三分析得清楚明了。她的即席讲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是水平的体现。面试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语言表达特别重要。如果回答问题漫无头绪,抓不住重点,甚至哼哼哈哈的语气词太多,都会影响面试的效果。

回想起来,在政府工作时的训练让我受益非浅。那时候汇报工作或者起草文件,不论什么事情,都要用一二三条概括出重点。时间长了,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到外企工作后,英文不是我们的母语,说话更要简洁明了。亚太区一位同事评价我:a man with few words, but to the point. 其实殊不知,这正是我们藏拙的地方。

我看重说话有条理,也有走入比较极端的时候。我刚到公司来时,要求下级能用三句话说清楚你的工作内容和重点是什么,开例会要求每人发言限时5分钟,5分钟说不清楚你想要说的重点工作,就不要再说了。现在想想,是比较极端了一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86-230822.html

上一篇:转贴:赛先生从西方来
下一篇:ScienceDirect (SD)的十岁生日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刘进平 曹聪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