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治安
科学家为什么会双标
2025-10-28 09:35
阅读:329

现在的科学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拿到博士学位。再经过数十年的严格科研训练,才能勉强称得上“家”字。他们理应是最具有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最具有科学逻辑的一群人。他们理应是最具有求实精神和科学道德,最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群人。

判断是不是超导是非0即1的问题。

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每次观察都看不太清楚,每次观察都是50%的概率正面朝上,那它真实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我们都知道还是50%,无论你观察5次10次还是100次。因为这个问题是对称的。

我问了AI这个问题“有个硬币有正反两面,我观察了三次,但每次都看不太清楚,第一次正面的概率90%,第二次正面的概率50%,第三次正面的概率30%,请问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通义千问:基于贝叶斯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估计为56.25%。

DeepSeek:通过计算您提供的三个概率值的平均值,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56.67%。

所以对于氢化物超导,模糊的证据是越多越好吗?

氢化物超导目前的支持证据:理论计算,零电阻转变,电阻转变被磁场压制,磁化率,同位素效应,隧道谱等等。

理论的同事说他们从来都无法给出这么精确的超导计算结果,零电阻和磁场下变化可以被假零电阻效应重复,磁化率数据对磁学的同事来说太常见了,甚至做高压的同事们自己都不相信扣背底的做法,同位素效应需要精确的Tc,而全世界知名的高压专家重复实验都获得了差别几十K的Tc,隧道谱的数据完美到比常压下单晶测量的数据都要漂亮。还有NV色心?那个我不懂也没来得及问。

判断超导只需要一个确凿的证据,可是氢化物没有。

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轻易地发表了几千篇科研论文?

双标,双重标准,指对同一性质的事件根据个体喜好、利益等因素采取不同评判标准的做法。

所以问题在哪里?因为有的人懂得太多了。

我们做超导材料的,做过了几千个样品,测过了无数的电阻、磁化率,也只是懂得了怎么烧样品,怎么测量电阻,怎么测量磁化率,但也还远远谈不上精通,也有出错的时候。

当我的学生们沉浸在发现一个又一个超导体的喜悦中时,我常对他们说,对这个材料、这个样品,你就是专家,你就是世界第一人,但是换个方向,你们永远记得自己是小学生。

而我们的科学界,每带上一顶帽子,知识就陡然增加了一圈,帽子越来越多,学术生态越来越失衡,当拿到那个最高的帽子,似乎就无所不能。也许只要发够足够多的帽子,就可以实现科技强国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治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6903-1507769.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