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体的判定标准就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其一即可,如获得诺奖的铜氧化物超导体发现的论文:
Bednorz J, Muller K 1986 Z. Phys. B: Condens. Matter. 64 189
当然,为了确认,科学家往往给出两个证据,但是仍然有大量的不方便测量的论文给出一个证据即发表,多读论文你会看到很多很多。
但是从现在开始,要理解你测到的零电阻不一定是真实的零电阻。
在论文https://chinaxiv.org/abs/202510.00109 中,我们总结了在超导判定中存在的概念性错误:
1. The zero-resistance criterion has been widely and incorrectly replaced by a resistive transition or drop behavior.
2. The shift of the resistive transition under a magnetic field has been widely and incorrectly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judging superconductivity.
3. The background subtract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nd incorrectly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diamagnetic signal.
翻译一下:
零电阻准则已被广泛且错误地用电阻转变或电阻下降行为所取代。
磁场下电阻转变的偏移已被广泛且错误地用作判断超导性的准则。
背景扣除法已被广泛且错误地用于计算抗磁信号。
这些错误标准会导致错误判定,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们也能正确,但错误总是不可避免,并且可能非常严重。如曾经热闹的LK99室温超导体。这些错误不再赘述,专业的研究者自然会理解。
我和同事讨论时有这么个结论“科学家一定要进实验室,否则一代不行二代烂三代就完全啥都不会了”。
而如今大部分科学家是活在各种各样的会议里。从来不进实验室。
十几年前,在我们做出铁基超导的部分工作之后,一个年轻的领导和朋友曾经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你一定要把80%的时间花在外面,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否则你们早晚会饿死,这是我们的现状”。
他的预言差一点就实现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治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6903-150711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