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两篇论文:
https://arxiv.org/abs/2510.17081 或 https://chinaxiv.org/abs/202510.00071
https://arxiv.org/abs/2510.12452 或 https://chinaxiv.org/abs/202510.00109
分别介绍了我们在同一类样品中发现的两种不同的零电阻现象。
论文1报道了最高45K的零电阻超导信号,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重要性可媲美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的发现。
论文2报道了在70K左右观察到的零电阻假象,这是人们第一次观察到这种假零电阻现象,人们常用的四引线法测电阻无法分辨,这种假零电阻现象非常容易出现在多相体系的测试中,而多相体系是我们在实验中最常遇到的样品。该假零电阻现象与目前热门的金属氢化物在高压下的近室温超导极其相似,从而对其提出了科学上的质疑,甚至包括以前发表的很多类似论文。
对氢化物超导,Jorge E. Hirsch 长期提出了大量质疑,十年来到今天,他几乎被人当成了疯子,当成了谈资、当成了笑料。
而他,在2023年理论上提出了这种假零电阻模型(下文),两年后,我们发现的这种假零电阻现象与他的模型完全相符。
Journal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
https://doi.org/10.1007/s10948-023-06594-5
“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Hydrides Under High Pressure: Evidence of Superconductivity or Confirmation Bias?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治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6903-150707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