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会议就像一个热闹的知识集市活动,大家带着各自的期待和收获穿梭其中。我参加完会议后,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我们在会议里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和咱们的工作、生活那可是紧密相连。的。
【听最新技术】第一场讲座介绍了国内头部生物公司的最新高通量测序技术——时空组学技术,展示了该技术在发育与疾病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和前景,也讲述了其发展历程,让我们了解到新技术从起始到当前的状态。然而,在听讲座时会思考一个问题,新技术在不同科研单位应用情况大相径庭。资源优势好的医院在技术上市后能迅速大胆尝试运用,而众多基层科研单位则要等技术普及、成本降低后才能使用,技术的普及呈现出波浪式扩张。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不断更新换代的新技术,带来的究竟是技术可及性与平等,还是会加剧不平等,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听管理真言】在会议上,一位来自北方皮肤病医院的院长分享了他们医院专病建设和人才建设的管理经验。他的讲述十分接地气,所提及的都是管理中切实存在且具体的问题,让人感觉真实可感。院长在 PPT 展示里给出的经验总结贴合实际,表达精准到位,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高度认同。他总结道,专病发展不仅要有普遍性,更要具备特殊性、唯一性和差异性,用 “me too, me different, me unique” 来概括恰到好处。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医院的专科与科室发展,是基层医院的生存之道,还能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同样如此。我们需要更好地认知自我,合理规划个人技术能力与职业发展方向,让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具备普遍性、差异性和唯一性。这场经验分享讲座,着实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听到相同的idea】我曾经心里盘算着,等以后自己有了足够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也都到位了,就去做一个BIGBIG-X计划。可在讲座上,我却发现行业里的某位大牛专家,已经运用最新的技术开展我心心念念想做的事了。说明好的想法总是相同的。不过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作为资深 I 人开始了反思,是不是不应该总是盯着那些大而宽泛、宏观层面的科学问题,而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实际、更具体、更加微小的事情上呢?从小而精的科研任务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经验,而不是好高骛远地去追求那些目前还难以企及的宏大目标。
【听背后的故事】在皮肤学术会议中,来自中部地区的超级医院皮肤科医生在介绍各种不同的疑难杂症皮肤病,PPT中有一页出现SSSS,然后是患者皮肤图片。我很好奇得询问邻桌的皮肤专业博士,SSSS是什么皮肤疾病。于是我们慢慢聊了起来。她说在那家超级医院皮肤科这种罕见的疾病一年能够见到许多例,而在湖南这边难得见到一例。许多皮肤病患者来到这家超级医院的时候,疾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由于人口基数、地理位置与医疗资源的集中。在其他地方可能是罕见的疑难杂症,但对这家医院来说并不罕见。由于有足够的病例,因此也积累的丰富的治疗经验。不过在新冠病毒流行的那几年,这家医院里遇到SSSS患者的数量却大大减少了。由于出行不方便,许多SSSS患者直接到当地医院进行救治。正因为如此,基层医院医生在新冠那三年,大大积累了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经验。
【听方言交流】在皮肤学术年会上,一位讲者用普通话汇报时,突然冒出具有地方发音特色的词汇‘介(盖)入治疗”的特别发音,我一下就听出是熟悉的长沙话发音,。会后我特意去查,发现很多在普通话里发“jie”音的字,在长沙话里发“gai”,像“世界”说成“世界(盖)”,“步行街”说成“步行街(该)”,还有“第一届(盖)”,解(改)手。了解这些后,我觉得饶有趣味。还有一个同样关于方言的插曲是一位来自河南的医生,他在发言时全程使用河南话演讲,提前询问台下听众能否听懂。台下观众十分友好,纷纷表示都能听得懂。
【听下并记下】我们参加过众多会议,会议方会在赠送的会议包里放笔和小本子,方便我们记录参会心得。但在会议中,多数人很少当场记录,感兴趣的内容大多选择拍照留存。这次会议讲座上,我身旁的的一位同事在笔记本上书写,我起初以为她是在为什么考试记录重要内容笔记。询问后得知,是在整理昨天会议中拍下图片里的重要信息,将其归纳总结记录在本子上。这种认真对待讲座内容、进行二次整理归纳的做法,着实难得。以前我对记录讲座内容并不在意,在听了许多讲座却未做记录后,随着时间流逝,我发现自己对相同的讲座内容的记忆也变得模糊。这让我意识到,既然参加会议,就应采取更好的态度去记录,这样才更有意义。我们常以为自己有无限的学习时间,然而工作后才发现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学术会议中会有大量的知识扑面而来,而即便是已经知道的概念与观点,当不同时间段去听与看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从学术会议中从中筛选出对重要的信息是是非必要的。
【听演讲者对话】在关于荨麻疹会议讨论环节,演讲者和主持人交流时透露,尽管他们都是研究荨麻疹的专业医生,自己却也患上了这种疾病。这一情况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专业医生会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疾病?若不深入思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宿命,仿佛有某种神秘力量作祟。然而,从流行病学数据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真相。荨麻疹的发病率相当高,如果把研究皮肤病尤其是荨麻疹的医生作为一个群体单独研究,会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医生患上此病。毕竟,这是一种较为普遍且频发的疾病。所以,用概率和流行病学的统计学数据来解释,就会明白这并非神秘莫测、无常偶然之事,而是可以用概率进行归纳的正常现象。
【后记】
当我借助 AI 人工智能软件对自己口述的内容进行文字转换和校正时,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何想要写下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录的内容似乎与学术会议的具体知识并无直接关联,但仔细想来,这也是一种在知识之外的思考。然而,在专业知识之外,存在着一种值得探索的东西。或许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与知识的传播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我们才会产生独特的思考,才会与更多人展开有意无意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和邻桌的听众交流,也可以聆听讲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当看到行业大咖和基层医生等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一堂,仿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集市”或者Party 时,我就有了记录的冲动。当我听学术会议时,我到底在听什么、在想什么。这这篇文章或许就是我试图为回答人生的普遍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一个答案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德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5249-150271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