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海
Nature | 破解肿瘤"生命线"密码!全球首个20万细胞级血管图谱改写抗癌治疗逻辑
2025-7-23 22:46
阅读:668

导语:当肿瘤在体内悄然生长,它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粮草通道"?一支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史上最大规模肿瘤血管单细胞图谱,揭开了31种癌症的血管生成密码——静脉内皮细胞竟是肿瘤血管的"发源地",而一类携带特殊标记的内皮细胞,竟能预测抗癌药物疗效!

1️⃣ 破译血管"暗网":20万细胞构建抗癌新地图

核心武器:

  • 跨平台整合技术:融合BD Rhapsody/Singleton等4大单细胞平台

  • 超大规模样本:31类癌症、372名患者、437份样本、183,977个血管微环境细胞

  • 空间定位黑科技:10x Visium空间转录组 + 多色免疫荧光(mIHC)

颠覆性发现:▶ 肿瘤血管竟有"户籍档案":

  • 静脉内皮细胞(VenEC) 是血管新生起点(占VEC的52.5%)

  • 毛细血管样细胞(CapEC) 在肿瘤中比例激增(较正常组织↑1.8倍)

  • 淋巴管内皮细胞(LEC) 存在双分化谱系

关键证据:斑马鱼活体模型显示,肿瘤细胞注射后72小时,新生血管从肠下静脉(SUV)向肿瘤方向延伸。

图 1 | 肿瘤脉管系统的细胞群

2️⃣ 血管"先锋队":APLN尖端细胞成治疗靶标

动态追踪血管生成三阶段:

  1. SI期:缺氧环境激活 APLN 尖端细胞(TipSI

  2. SII期:柄状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

  3. SIII期:Notch信号增强,TEK 表达升高稳定血管

临床重磅价值:

  • 预后"晴雨表"APLN+TipSI细胞高浸润 = 生存期缩短(HR=2.31, P<0.001)

  • 疗效预测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答者该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无应答者(UCPH-GBM队列:P=0.008)

机制揭秘:这类细胞分泌PDGFB/PGF,招募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建血管"支撑巢"。

图 2 | 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分析

3️⃣ 淋巴管"双面人":促癌与抗癌的生死博弈

单细胞解码LEC分化歧路:

空间定位实锤:mIHC显示 TSC22D3+NFKB1- 的抗原呈递型LEC与免疫细胞紧密互作,这类细胞占比高的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42%!

图 3 | 不同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谱系

4️⃣ 周细胞"叛变":内质网应激引爆血管炸弹

发现新型促血管周细胞:

  • BASP1+基质型周细胞:通过内质网应激驱动

  • 致命技能:分泌VEGF激活内皮细胞(LR分析↑3.2倍)

  • 空间共定位:与APLN+尖端细胞"并肩作战"

临床警报:GBM患者中BASP1+周细胞高浸润,死亡风险增加67%(log-rank P=0.0047)。

图 4 | 泛肿瘤肥大细胞的特征分析

5️⃣ 血管"操控术":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

细胞通讯惊天网络:

1. 血管"劫持"免疫细胞

  • APLN+细胞通过PODXL-SELL招募Treg细胞

  • ICAM1-SPN通路抑制CD8+T细胞活性

2. 构建"血管-免疫"轴心

  • SPP1+巨噬细胞与尖端细胞空间共定位(P<10-15

  • 周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促血管生成生态位

治疗启示:抗血管药物+免疫疗法或可打破"血管免疫抑制联盟"

图 5 | 脉管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语:改写抗癌战争规则书

这项研究不仅绘制了首个泛癌种血管单细胞图谱,更带来三重变革:

1️⃣ 诊断革新:APLN+内皮细胞可作为贝伐珠单抗疗效预测标志物

2️⃣ 治疗突破:靶向BASP1+周细胞或阻断肿瘤"血管生命线"

3️⃣ 联合策略:破解血管-免疫互作机制,为免疫联合疗法提供新方案

正如论文通讯作者所言:"我们揭开的不仅是血管的细胞身份,更是肿瘤赖以生存的生态密码——当血管网络被精准解码,抗癌战争将进入全新维度!"

本文拓展阅读-血管成分相关细胞主要类别在肿瘤组织中,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血管成分细胞可以分为血管壁细胞(MCs),淋巴内皮细胞(LECs)和血管内皮细胞(VECs)

  • mural cells (MCs)

mural cells (MCs):血管壁细胞,主要位于血管壁中,包括周细胞(Pericyte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这些细胞覆盖在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外侧,嵌入在血管的基底膜中,起到稳定血管结构和调节血管功能的作用。

  • 周细胞(PCs):特征性标记基因为 RGS5 和 PDGFRB

  • 平滑肌细胞(SMCs):特征性标记基因为 ACTA2 和 TAGLN

  • lymphatic ECs (LECs)

lymphatic ECs (LECs):淋巴内皮细胞,是构成淋巴管内壁的细胞。它们是淋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形成和维持淋巴管的结构和功能。LECs 呈扁平状,与血管内皮细胞类似,但具有独特的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成分。

  • vascular ECs (VECs)

vascular ECs (VECs)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内壁的单层细胞,覆盖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内表面。它们在血管系统中起到关键的屏障和调节作用。VECs 呈多边形或梭形,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内皮层。细胞表面标记

  • CD31(PE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是血管内皮细胞的通用标记;

  • 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特异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参与细胞间黏附;

  • CD144(VE-cadherin):也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

  • CD34:在某些内皮细胞亚群中表达,常用于标记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

  • 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参与血管舒张和血流调节。

VECs 可以根据其所在血管类型和功能进一步分类:分为动脉内皮细胞(ArtECs)、静脉内皮细胞(VenECs)和毛细胞血管样内皮细胞(CapECs)

  • 动脉内皮细胞(ArtECs):表达 SEMA3G,参与动脉的形成和维持动脉特性;

  • 静脉内皮细胞(VenECs):表达 ACKR1,参与静脉的形成和维持静脉特性;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apECs):表达 RGCC,参与毛细血管的形成和功能。

  • 组织特异内皮细胞

在相应的ANT组织中识别出两种组织特异性的内皮细胞,分别是肾小球细胞(RGCs)(标记基因为EMCN、SOST和PLAT)和肝脏窦状内皮细胞(LSECs)(标记基因为CLEC4G和CLEC1B)

  • 肾小球细胞(RGCs):是一种组织特异性的内皮细胞,主要存在于肾脏的肾小球中,其特征性标记基因包括 EMCN(内皮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ST(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 和 PL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这些标记基因有助于区分肾小球细胞与其他类型的细胞;

  • 肝脏窦状内皮细胞(LSECs):是肝脏特有的内皮细胞,存在于肝脏的窦状隙中,其特征性标记基因包括 CLEC4G(C型凝集素域家族4成员G) 和 CLEC1B(C型凝集素域家族1成员B)。这些标记基因可用于识别和研究肝脏窦状内皮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 中间态: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MT)的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还检测到了正在发生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MT)的血管内皮细胞(VECs),这些细胞共表达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标记基因,并进一步将这些细胞区分为 PDGFRB+ EndoMT-I 细胞和 DCN+ EndoMT-II 细胞:

  • 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MT):是一种生物学过程,内皮细胞(VECs)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细胞。这种转化涉及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细胞会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标记基因;

  • PDGFRB+ EndoMT-I 细胞:这是一类正在发生 EndoMT 的细胞,其特征是表达 PDGFR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B 是间充质细胞的一个典型标记基因,表明这些细胞已经获得了间充质细胞的某些特征;

  • DCN+ EndoMT-II 细胞:这是另一类正在发生 EndoMT 的细胞,其特征是表达 DCN(Decorin,修饰蛋白)。DCN 也是一种间充质细胞的标记基因,表明这些细胞处于 EndoMT 的不同阶段或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本文基于Nature论文(DOI:10.1038/s41586-024-07698-1)原创解读,学术细节以原文为准。

软文开头介绍.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治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0335-149492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