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教育随想20251102
2025-11-3 00:56
阅读:766

  常见诸报端(媒体),(美国)哪家哪家巨头又优化(裁员)多少人多少人了,原因都说是用AI替代人力,有些工作确实不需要人工了。在一轮周期中,AI既被人们寄予厚望,又成了诸多事端的由头。人们啊,还真是矛盾。

  话虽如此,在全民畅谈AI的当口,还真需要想想,在全世界降本增效,资源投放AI领域,AI在传统金融、医疗和教育释放人力资源的同时,人何去何从?教育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真的需要思考。下面仅针对学校教育谈谈粗浅看法。

  有人说,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样,知识将唾手可得,学校可能都将不复存在……这当然是危言耸听了。学校,粗略的说是把学习者召集起来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在现代社会中,它主要以一种公共服务的方式在运作。在接下来相当长时间,泛化的"学校"规模将会持续增长。因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更多更大,人们的好奇心探索欲不会消失。技术进步不等于自动繁荣,技术进步往往会扩大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而学校作为提供人类价值的重要场所自然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时代发展对全民的数字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要从"大"着手推进新的教育理念、生态、模式改革。比如说,大学是否要开设更多的公选课,开设更多与数字素养有关的课程,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深要广,兄弟院校之间的师资流动,多教师协同授课,类似***鉴赏/辨析之类的课程需要小班教学,类似高数这种经典知识的课程是否会从大班教学改到线上自学+线下答疑+多轮考试+通过即过等。相应的,大学教学设施上,大中小课室规模比例,工程实验平台,人工智能相关设施设备等配置可能都需要做一定程度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总之,在教育的供给侧,学校和教师主体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一轮变革,对学校对教师发展,都是不进则退的巨大考验。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资源的过度集中,因为这涉及到公平、人尽其才的问题。在任何时期,都应该树立人的潜能大于机器价值的朴实观点。

  这是一个似乎一切都在向着经济/金融化方向演变,一切都在向数字化方向推进的时代。数字化方向么,我们乐观其变,至于金融化方向么,呵呵。特别是教育领域,数字科技推动的教育变革是正在进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gg领域,试点教职工的一切教学/讲座/会议/科研/社会服务/志愿公益等活动数字化的行动也可能被实施。初衷可能是强化奉献意识,尝试对每一笔贡献建立记账本。

  从工农业大社会,大工业时代向生产性服务型社会转变的号角就在这个场域展开。未来,我们拭目以待。置身伟大时代,与其焦虑徘徊,不如携手作伴,一起前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9368-1508577.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