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9398896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793988966

博文

全新国产自研排版软件——Liii STEM Suite

已有 739 次阅读 2025-3-28 19: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Liii STEM Suite是什么?

Liii STEM Suite (三鲤AI理工套件), 简称Liii STEM, 是一个面向理工科人士的集成了AI,代码运行,以及TEX编辑的零基础科技写作平台。(点击链接可进入Liii STEM官网

Liii STEM Suite的开发基于最新版本的GNU TeXmacs,一个有着将近三十年开发历史的科技写作平台。除了Liii STEM Suite外,我们还基于旧版本的GNU TeXmacs开发了Mogan(墨干),一个免费的面向社区的科技写作平台(点击链接可进入Mogan官网)。对于熟悉LATEX写作的用户,可以阅读Liii STEM对比LaTeX的优势。对于初次接触TEX风格科技写作的用户,可以参考零基础墨干的教学。

Liii STEM与LaTeX 的比较

Liii STEM最显著的功能是其能够以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方式帮助用户快速进行类似TeX的排版,速度显著快于LaTeX。

这种速度的提升不仅归功于所见即所得界面,还得益于直观的快捷键、魔法粘贴(Magic Paste)和公式转换等功能。本文通过具体示例介绍这些功能。

内置环境

在LATEX中,创建一个定理环境需要在导言区定义:

LaTeX

\documentclass{article}\newtheorem{theorem}{Theorem}\begin{document}    \begin{theorem}    Theorem here!    \end{theorem}\end{document}

然而,在Liii STEM中,大部分LATEX环境都是内置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我们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插入所需环境。

内置环境

同时,对于一些在LATEX中难以进行编辑的环境,Liii STEM提供了极其友善的GUI。例如多行公式对齐。在LATEX中输入

LaTeX

\begin{align}  f (x) \leq & \| g (x) - h (x) \| \\  \leq & \| g (x) - z (x) \| + \| z (x) - h (x) \| \\\end{align}

对比在Liii STEM中进行输入align

直观的快捷键和符号切换

编辑LATEX文档时,最费力的部分之一是记忆和输入数学符号。例如,在LATEX中输入(α≠γ)→(β⩾θ)的代码如下:

LaTeX

$(\alpha \neq \gamma) \rightarrow (\beta \geqslant \theta)$

在Liii STEM中,上述公式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输入。例如,→可以通过键入-然后接>实现,而≥可以通过键入>然后接=实现。Liii STEM会自动将这些命令“粘合”成所需的符号,以下是更多示例:

  • ⟹:键入=接>。

  • ⩽:键入<接=。

  • ⇔:键入<接=然后接>。

  • ∞:键入@接@。

  • R:键入R接R。

Liii STEM还支持一种名为符号切换的功能。在Liii STEM的数学模式中,用户输入的每个符号不仅代表单个符号,还代表一组相关符号。用户可以通过按Tab键在这些符号之间切换。例如,α可以通过键入A然后按Tab生成。以下是一些示例:

  • ≥:键入>接=然后按Tab。

  • ≤:键入<接=然后按Tab。

  • β:键入B然后按Tab。

  • θ:键入J然后按Tab。

  • Θ:键入大写J然后按Tab。

  • ϕ:键入F然后按Tab。

  • Φ:键入大写F然后按Tab。

如下面的图中所示,Liii STEM为大多数数学快捷键提供了提示,帮助用户记忆可能忘记的快捷键。

快捷键提示

关于快捷键,可以阅读Liii STEM的键盘快捷键

魔法粘贴(Magic Paste)

Liii STEM包含一项名为魔法粘贴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从大语言模型(LLMs)或LATEX源代码中粘贴内容到Liii STEM中。例如,Liii STEM支持从LLMs复制粘贴内容,并保持公式和表格的格式。以下示例展示了从GPT-4进行魔法粘贴的效果:

从LLMs魔法粘贴

Liii STEM通过魔法粘贴功能大大简化了从外部资源复制内容到数学文档的流程,无需手动调整格式,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LATEX源码导出

如果用户仍然需要最终使用LATEX编辑,我们提供了LATEX源码导出的功能!

LaTeX expor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1244-1479762.html


收藏 IP: 110.65.14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