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
再说如何理解科研费 精选
2013-12-5 09:17
阅读:11936
标签:科研费
再说如何理解科研费。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4/2013 16:44:13

评论《论文重要还是项目重要?》的作者“貌似对科研费的理解不到位”,被夸为“敢说”,索性就再来说说这个科研费的意义。所谓再谈,是说以前曾谈过了,属于老生常谈了。

科研费也是有许多的侧面。立场不同,认识到的意义也就不一样。镜某所说的“到位”是说从给钱人的立场,从宏观的角度看科研费的问题。这样一看,科研费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对科研的投入也如同居家过日子。收入分成维持日常、养孩子和新的消费。新消费属于“创造”的部分,不过矢量的箭头方向有些不同罢了。买个车子,买个外套等等的,可以有不同的新消费。但收入的大头还是要“养孩子”的。过去养孩子就是一口饭的事儿。如今就讲究了,要钢琴、要学各种才艺,要上各类补习班。这些费用就很高了。但是人类要继往开来,要繁衍下去,这个投入是不可少的。因此,科研的本质在于“养孩子”。实际上这些钱也都是孩子们消费了。至少洋人那里多是如此。毕竟科研工作是人做的,不是机器做的。人的费用、机器设备的费用都是很高的。

这样一看,“科技产出,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的专利、转化成果等”云云的就都不在话下了。之所以政府肯投入、敢投入科技,并不是说科技人员有多么大的本领,而是说第一要养人,第二要养孩子。至于“成果”,99%都是没有意义的。小孩子的练琴曲、发表会,对孩子、家长而言也许是“成果”。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基本上就是不值得一提。最多就是高考可以加几分的效果吧。所谓的科研,其实也不过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科研费的“占有”份额上,好学校占很大的比重。排名前10位的学校几乎可以拿走90%以上的科研费吧?一个视点是这些学校的老师科研有水平。另一个视点则是好学校里的学生们值得投资,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代表。

因此,能拿来钱是第一位的,所谓“成果”,不过是说说而已。当然科研里有些少数的真能用起来的。但多数的则是属于技术储备的分母,包括专利和论文。拿来钱了,说明大概可以做文章,至少会写申请要钱了。能拿到钱,说明得到了主流的认可。当然,也有搞理论的人,不用很多钱也可以做文章。但是这些人只是在很少的领域里,人数也很少。科研领域里,据多数的依然是科研农民工

既然博主亮出了“固体储氢”的研究领域,镜某就不妨来评论两句。这个领域里再多的专利也都是摆设,基本没有实际的用处。因为在市场上,用金属储存氢气的成本根本就无法与常规的技术竞争。这个领域存在的意义不过是搞清楚材料与氢原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属于学术积累,而并非是要去储存氢气,做燃料电池的氢气罐。

所谓学术水平,可以试着用来咨询的人数来评价。当周边的人、学术圈里的人遇到问题时,有多少人来咨询呢?一个学科里的人都要来咨询的话,那就是大拿了。一般人也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自己周围的人来咨询吧。到了有人“慕名而来”的时候,有人要来合影的时候,那就很不得了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相关专题:聚焦科研经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400-7471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