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影响小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关键因素。小麦的产量性状与品质往往呈负相关关系,如何协调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关系一直是困扰育种家的主要问题。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非生物胁迫耐受机理研究许盛宝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题为“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ur QTLs for grain protein content in modern wheat cultivars”的研究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4年8期正式发表。
该研究对406份小麦材料在8种环境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GPC)进行了重采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到4个与GPC相关且被多次报道过的QTLs。通过对87个地方小麦和259个现代栽培品种的分析表明,这4个与GPC相关QTLs的优势单倍型在中国现代栽培品种中正逐渐缺失。但这些单倍型被中国不同小麦生产区采用后会对小麦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产生重要影响。且其中大多数与GPC相关的QTLs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的负面效应,表明可以利用它们在保持产量的同时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该研究可为今后利用这4个QTLs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该研究分析了这4个QTLs的遗传效应和在不同品种的选择情况,其优势单倍型B显著增强了GPC。继续分析这4个QTLs在不同品种的应用情况,发现与野生种相比,所有四个QTL的单倍型A的频率在中国现代栽培种中表现出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黄淮小麦区(Y&H),其中所有四个QT的单倍型A都表现出显著的增加。含有两个单倍型B等位基因的材料使GPC显著增加,约为16%,表明两个优越单倍型的组合在育种计划中可能更实用。这些单倍型在不同的小麦农业生态区都有选择性的优势,对小麦产量和多种农艺性状也有显著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非生物胁迫耐受机理研究许盛宝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已毕业博士生刘子辉和在读博士生赖向军为该文章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两链融合”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小麦种业创新工程项目”(编号 0105679005)和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重点研发项目(Ylzy-xm-01)的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311923002940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 JIA)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月刊。创刊于2002年,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JIA主要栏目有作物科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生态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刊稿类型有综述、研究论文、简报以及评述等。全部论文在Elsevier-ScienceDirect (SD) 平台OA出版。最新SCI影响因子4.6,位于SCI-JCR农业综合学科Q1区。中国科学院分区农林科学1区。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科协等部委 “提升计划”“登峰计划”“卓越计划”项目支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8084-145849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