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个比较重要的新闻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兼董事长巴菲特卸任了CEO这一职位。至于他为何要卸任CEO,巴菲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感觉自己老了。不过,巴菲特仍然保留了董事长一职,毕竟CEO需要亲自管理公司,而董事长只需做一些宏观决策和监督工作。虽然巴菲特觉得自己老了,但他交班的继任者格雷格·阿贝尔实际上也已经61岁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了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这时会想着能领多少养老金、退休工资,平时可以好好休息,或者规划一次外出旅游放松放松。但对巴菲特而言,60岁似乎并不是退休的年龄,而是人生新的开始。因此,将CEO的重任交给61岁的格雷格·阿贝尔,巴菲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
当然,过了60岁还在继续努力工作,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肯定没那么简单。毕竟中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力或生理方面的衰退。与年轻人相比,无论体力还是精力,60多岁的中老年人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人类来说,一般到了20多岁,生理成长就达到了顶峰,这也是很多运动员在20多岁就要退役的原因。不过,与动物相比,人类的成长还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虽然生理成长在20多岁已达到巅峰,但人的认知能力在20多岁仍处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从现有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要到60岁左右才达到顶峰。也就是说,从20多岁到60多岁,一个人还有大约40年的时间可以安心发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当然,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的认知能力可能在50多岁就达到了顶峰,而另一些人可能要到将近70岁才达到人生的巅峰。这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客观认识,以及能否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认知能力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参与一些不适合自己认知能力发展的活动或工作,同时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理衰退不至于太快。
对巴菲特来说,他感觉自己是在90岁时开始变老的。他说这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当然,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不需要深究,至少可以看出巴菲特能够非常客观地认识到一个人认知能力成长的规律,同时也采用了非常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生理衰老与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使得他在长期的投资生涯中,一直觉得自己的判断能力非常准确,认知能力也足够强,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投资任务和环境。
所以,巴菲特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衰老以及认知能力发展的问题。既不要因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太过自信,而做一些超越自己认知能力的工作,比如像年轻人那样每天都写论文、查文献,工作到晚上两三点钟;但也不要太过悲观,因为生理方面的衰老就觉得自己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也会停滞不前或者严重衰退。实际情况是,在人的生理衰退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反而可能会变得更强。
以巴菲特为例,在年轻的时候,他也做过一些比较冲动的事情。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巴菲特说自己当年因为冲动,一下子把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原来的纺织公司全部收购了。直到1986年,他才完全醒悟过来,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业务全部停止了。其实,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时的年龄也不小了,已经30多岁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生理成长都达到了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可以说是人生的巅峰,但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一些冲动决定。到了1988年,巴菲特58岁时,他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在纽交所上市,当时的市值是30亿美元。经过37年的发展,到了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在1988年时,你拿出30美元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么到今年就已经变成了1万美元。这样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进入中老年之后,年龄并不是问题,反而让巴菲特的投资变得更加稳健。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已经60多岁了,但我没有像巴菲特那样的条件,只需要做投资决策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做很多体力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悲观态度实际上也是不可取的。毕竟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各种机会都非常多,工作的种类和专业的发展方式也完全不一样。要寻找适合中老年人的工作或其他生活方式,还是很容易的。甚至在日本,很多90多岁的老人家还在一些食品店或料理店工作,这并没有让人笑话,反而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尊重。这也充分说明了,无论什么工作,中老年人实际上都可以积极参与进去。当然,由于中老年人在生理上衰退得确实比较严重,所以有些事情做起来确实会力不从心。因此,更好的办法就是像古代的匠人那样,通过师徒模式实现一种所谓的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各自取长补短。相信这样能够做出更优秀的事情。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在现在这种专业分工非常明确、等级非常森严的学术教育体制之下,很多人并不一定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很多中老年人,即便是单独一个人,也同样可以借助这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程序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认知方面的问题。比如用人工智能程序编制程序、推导公式等等。这些以前一般都认为只有年轻人才能够做得比较好的工作,现在中老年人同样可以做得非常好。
声明:本文使用文小言进行文字和句子语法结构调整,人工智能程序并没有对本文思想做出实质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7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