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
抽象之科学
2024-5-5 10:49
阅读:336

      夜里尿急,尿急醒来,醒来无眠,无眠联想。

    人类所谓科学之基本问题,无外乎是两大类而已,即分类问题和归纳问题。分类问题是人类科学之本质,分类问题的自然性依赖于物质世界之举类型,自然也是人类自身进化之本能也。归纳问题则思分类问题的必然发展和未来,归纳之本质就是人类只能从观察到的事实之中得到结论,或者从已经得到的相当数量的经验之中得以证实(证伪),此外,别无他法。

    按照波普尔之世界三元论观点,世界是由三个(子)世界所构成的。第一世界,即客观的物质世界;第二世界,即主观的精神世界;第三世界,即客观精神世界和主观物质世界。人类在科学的帮助下,逐渐地将自己的本能量化、符号化、公式化、逻辑化,从而使之能够参加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例如所谓的聚类算法、归纳算法等。然而,人类的本能却悄悄地在科学手段之中演化着、进化着、演变着、衍变着。例如所谓的类归纳法就是分类法和归纳法之融合。

    人类之语言分析学家相信,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者是说,如果有哲学问题存在。那么也只是语言问题和词义问题之衍生而已。假若认为英语是一种科学的,或者哲学的语言的话,那么汉语就只能是一种上帝的,或者宗教的语言了。分析不过是分类的高级形式,关于分类问题的根源,这里暂且不去熬述,让出一点空间使之能够掰掰归纳原理。

    归纳原理,又称为“普适因果性原理”,是”先验正确性“之发展者,是整个科学所能够接受的、毫无保留的继承下来的,是人类在日常生活里几乎没有人会真正怀疑的自然原理。人类所谓的逻辑分析一般包括四大逻辑,即归纳逻辑、概率逻辑、分类逻辑和演绎逻辑。

    归纳之趋势(Induction direction)一定是从较低普适性水平过度向较高普适性水平。所谓的较低普适性水平,意味着生存形而下之世界里,所谓的较高普适性水平,则意味着存活在形而上之世界中。由于人类无法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人类只能猜测,只能将其归纳之结论,用其演绎(手)法加以验证和检验。

    牛顿先生曾经宣称说他的运动定律并非是猜测出来的,而是对事实的真实描述和刻画。牛顿先生还宣称说他的运动规律是通过归纳法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人类之中就算是象牛顿先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贡献做出如此结论。按照牛顿先生自己的结论,可以不难归纳出牛顿先生最终之结论:归纳是上帝的手段,运动则是上帝之使能。

    科学是从观察到理论的,至少科学之初一定如此。然而,当理论泛滥之后,就会出现从理论到观察的“倒行逆施”情况和现象。例如,如果说牛顿先生的运动学理论是从观察到理论的过程的话,那么爱因斯坦先生的运动学理论就是从理论到观察的过程。

    文章写到这里,窗外的天空已经蒙蒙亮了起来,世界的轮廓也渐渐地清晰了。阳光下站在上帝的层面上看,人类动辄不断地寻找世界之规律性,必须认识到的是这些规律性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不是自然的,然后再执着地将这些规律强加于自然。人类的这种意识倾向必将导致教条主义思维模式,或者更加一般(简单)地产生教条主义行为。

    首先,人类期望规律性无所不在,甚至试图在子虚乌有的地方也能够找到规律性来。但是,由于规律本身的无尺度性,即使存在着规律人类也往往难以轻而易举地看见规律性的存在。

    然后,人类之智慧、天真、执着和固执,往往使得人类不能够屈从于真正的规律而妄想为企图事件,这些经验所产生的知识很容易被人类看成是一种“背景噪声”,即使在背景噪声之中隐藏着更多的规律。

    最后,人类墨守成规,坚信由于自己经验所产生的期望,根本无法在正确的时间里,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专递给正确的人。甚至常常在不恰当的时间里坚定不移,对不恰当的信息深信不疑,认为已有的方式正确无疑,专递的结果准确无疑,所以不得不只能承认失败,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归纳法的无能为力之处。

    今天上午约了朋友咖啡屋,下午约了朋友打球,所以不可睡眠太少,否则体力欠佳,胜负也就难料了。引用一休长老的话说:“休息,休息休息……。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25-143270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