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 & He Publishing 华誉出版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hepublishing 出版创新﹑及时﹑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期刊和图书

博文

临床试验成玄学?——对一位作者263篇论文数据完整性的担忧

已有 432 次阅读 2024-5-16 14:3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当今日益追求科学诚信和研究透明度的学术界,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必将引发公众的关注和争议。近期一项研究揭露了一位作者在263篇论文中可能存在数据完整性的问题(图1),这直接冲击了临床研究的信任基础,令人担忧!

截屏2024-05-16 14.33.32.png

图1. 2024年5月6日发表在Journal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 and Human Reproduction期刊上的一篇题为“对一位作者263篇论文数据完整性的担忧”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截图来自Concerns about data integrity across 263 papers by one author - ScienceDirect)。

在临床科学领域,每一项研究都可能关乎生命。然而,我们的信任正遭受挑战——最近一份针对埃及阿苏特大学助理教授阿巴斯(A.M. Abbas)博士的研究调查表明多数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其发表的263篇论文涉及74,667名参与者,这众多的临床研究看似昭示着阿巴斯博士的杰出成就。他的研究活跃度过人,不但数量惊人,更于短时期(2016年-2019年)内集中爆发(图2)。然而,对于任何研究者而言,这种短期大量发表的现象几乎很少见到。研究的构思和执行需要时间精打细算,更不用说多数研究涉及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解析的复杂过程。在阿巴斯博士这些数量庞大的论文中,高达49%涉嫌数据完整性问题,33%的不规范程度甚至使得部分研究成为“不可能”。

截屏2024-05-16 14.34.13.png

图2. 阿巴斯博士在2009年至2024年期间开展的科研活动与发表情况统计。A) 根据所有研究的每月平均招募受试人数计算出的活跃研究数量和估计招募人数;B) 期刊投稿数量;C) 试验注册数量。所有数据的特点都是在2016-2019年出现一个峰值,之前或之后几乎没有活动。(图片来自main.pdf (sciencedirectassets.com))

阿巴斯博士的事例并非孤例,这种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是巨大且广泛的。研究欺诈不仅消耗了宝贵的研究资源,妨碍了科技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毕竟,科学应当是建立在实证和诚信之上的。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论文仍然在未被质疑前广泛被引用,并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假如基于这些不精确甚至虚假的数据制定了治疗方案,那么潜在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面对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必要提出“系统调查”的需求。尽早识别和纠正虚假的学术成果,应成为出版社、学术机构乃至整个科研共同体的共同责任与目标。撤稿不应是终点,而是一个揭示研究诚信问题并担起责任来采取措施并纠正错误的起点。

随着科研领域逐步推进开放获取(Open access)和透明化,公众的警觉性也随之提高。这不仅是对研究者个人提出更严格要求,更是对我们科学价值观整体的一次重新审视。我们所期望的,是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科研环境,一个每项研究都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社会环境。在所有涉及人类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必须承担伦理和道德的重任。因此,这项对阿巴斯博士263篇论文调查研究的启示远超过一个学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呼吁:出版商、同行评审者、临床研究机构,乃至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秉持科研诚信,让每一份研究、每一次试验、每一位受试者的贡献都值得尊重和信赖。

参考资料:

Concerns about data integrity across 263 papers by one author(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6878472400072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6327-1434371.html

上一篇:JCTH|鲁凤民/李婕:Good flare vs bad flare,肝脏炎症与病毒复制关系的转变发生在何时?
下一篇:ERHM | 2\',5\'-Dihydroxyacetophenone通过靶向Hdac1减轻细胞因子风暴
收藏 IP: 171.113.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