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向阳
基于OpenLCA、GREET、R语言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模型构建
2024-8-26 15:49
阅读:1261

前言

生命周期分析 (Life Cycle Analysis, LCA) 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法。

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种分析工具,它可帮助人们进行有关如何改变产品或如何设计替代产品方面的环境决策,即由更清洁的工艺制造更清洁的产品。例如,生命周期分析的结果表明,某种产品能耗低,寿命长,不含有毒化学物质,其包装及残余物体积小,从而占用较少的填埋场空间,这就成为我们进行产品选择的依据。此外,生命周期分析能够确定产品的哪些组成部分将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提醒生产者改进。

第一: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及常用指标与分析方法

1.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框架与要求指南

1.2.1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包括系统边界、功能单位等;

1.2.1 清单分析,包括数据收集(物质能量输入、输出)、数据库等;

 1 生命周期评估系统边界示例

1.3 生命周期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分析方法

 1.3.1 影响类型及分类,以及影响类型的计算(特征化);

1.3.2 包括不同评估方法的对比;

1.3.3 归一化、分组和加权;

 2 不同评估方法所涵盖的影响类型

1.4 生命周期分 析结果的解释,包括重大问题识别、敏感性分析、结论建等。

 3 生命周期评估Monte Carlo模拟示例

第二:OpenLCA生命周期评估模型构建与分析【讲解+实践操作】

2.1 OpenLCA的简介、下载与安装

 包括简介、下载地址、程序下载与安装方法

2.2 OpenLCA的基本操作

2.2.1 OpenLCA的界面介绍

 2.2.2 数据库的下载与导入

2.2.3 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要素及相关的选项参数调整

 2.2.4 结果计算

2.3 实践

2.3.1 不同材质矿泉水瓶的生命周期评估模型构建与分析

- 研究目标、系统边界、功能单元的确定

- 矿泉水瓶生产系统的模型构建与数据输入

- 模型计算以及不同参数结果的对比

- 矿泉水瓶废弃环境影响的评估

 5 生命周期评估结果

2.3.2 热电厂工艺改进及CCS对碳中和的贡献

热电厂生命周期评估模型的构建及碳排放分析

热电厂工艺改进后碳排放分析

引入CCS技术后的减排分析

 2.3.3 生物质固体颗粒加工厂优化选址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影响

固体颗粒生命周期评估模型的构建

固体颗粒加工厂厂址的优化

对比不同情景下固体颗粒生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6 加工厂厂址优化的示例

第三:基于GREET气体排放、能源消耗计算及生命周期评估模型构建方法【讲解+实践操作】

3.1 GREET的由来与发展

 对GREET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

 应用范围:模拟多种交通工具与燃料燃烧的能源消耗和气体排放

3.2 下载与安装

介绍GREET的主要模块、下载方法及安装技巧

3.3 软件基本操作技巧

 3.3.1 软件操作界面的

 3.3.2 软件基本操作

- 燃料生产和燃烧、交通工具气体排放的提取

- 数据输入、管理、编辑

- 生命周期评估模型的构建

 7 原料运输途径模型设置实例

3.4 实践演练

 3.4.1 柳枝稷生产生物乙醇的温室气体排放

- 确定研究目标和系统边界

- 构建模型

- 调整参数

- 输出和整理结果

 8 柳枝稷生产生物乙醇的生命周期评估模型

3.4.2 气候变化下柳枝稷产量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不通过气候变化情景下,柳枝稷产量的提取(GAEZ模型)

- 利用R语言处理NetCDF数据

- 修改GREET内的参数,获得评估结果

- 将评估结果绘制地图

第四:生物质碳排放评估构建及基于R语言结果分析

4.1 生物质碳排放的特殊性

-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 生物质源碳排放的特殊性

4.2 生物质碳排放的评估框架的构建

- 化石能源的GHG排放

- 生物质源CO2的温室效应

- 生物质再生长的抵消作用

- 利用与未利用的固碳差异

- 评估框架在R语言环境中的实现

4.3 评估框架的应用实践——以采伐剩余物为例

- 参数的设定

- 森林再生长和剩余物分解的模拟(YASSO模型)

- 调整R语言程序,运行获取结果

 10 YASSO模型框架

4.4评估框架的应用实践——以餐厨垃圾为例

- 参数的设定

- 餐厨垃圾分解的模拟(LandGEM模型)

- 调整R语言程序,运行获取结果

原文链接详见公众号:技术科研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向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5493-14482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