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明
“高考150分上大学”的喜忧愁思 精选
2011-9-3 08:53
阅读:7054
标签:高考, 录取率
      2011年高考有了大转折,关键的转折点有:150分可以上大学;山东、河南等生源大省出现4-6万人的缺额,即有招生计划但招不到学生;录取率高,很多省超过70%,一些省份如上海、福建超90%。转眼之间,中国步入了高中生人人可以上大学,一些高校招不到学生的局面。但仔细品味这些“好”现象,又不免喜忧参半,甚至愁思不断。

      喜:喜的是中国高中毕业生终于不用一起拥挤着过“独木桥”了。曾几何时,高中毕业为考上大学而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现在高中毕业生个个可以上大学了,总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生源大省的河南,今年计划招收65万人,实际只招到60.3万人,不能不说是一件喜事。一贯上学难的河南高考生甚至也体验到了“上帝”的感觉:高分的学生被“985大学”抢,低分的学生被专科学校、民办大学抢,甚至高考分不足150分的学生也经常收到名校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有学上总是好事情,此为喜。

      忧:忧的是面对如此形式,我们很多高校并没有准备好,我国的高校基本上有类无型。没有准备好的重要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定型,也没有针对性。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甚至是职业学院,都有点“泛本科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用技能的有效举措。试想下,针对高考每门课只能考20分的学生,如果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甚至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而进行技能培养,大部分高校没有师资也没有实训场地,此为忧。

      愁:愁之一是中国“三本”以下的高校如何生存。“三本”以下的高校主要有: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民办本科高校、普通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成人高校普通高招高职高专等。这些学校在招生中已经出现一些十分危险的信号:给教师分招生指标、高价聘中介招生等,这些学校招生中“违规”现象是比比皆是。如此,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愁之二是这些学生将受到怎样的教育,他们的出路将会如何?真为这些学校发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这些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到底会有多少就业实力进帐,实在让人发愁。而面对与一往大不相同的学生,学校如何教育,如何培养,也着实让人发愁。

      思:思考的是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政府、高校应该做那些准备。我想政府现在着力推行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力保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这是政治任务。但在完全政治任务的同时,政府至少可以做二方面的准备:一是促进中国高校的转型,力促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需要。二是继续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高校来讲,可做的工作更多些。主要的应该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质量,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根据定位做好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但高校的转型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高校就不会主动进行相应的改革。

      虽然行文到此,总感到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为何150分就可以上大学?为何150分的人不想上大学?面对150分上大学,我们的各类高校该做那些准备?中国是不是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后成人高校还有没有生存空间,是不是该实行注册入学?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广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4823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