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guanz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gguanzp

博文

土壤生态与农业绿色发展 精选

已有 4863 次阅读 2025-9-2 06: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作为地球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一克健康土壤中就存在数十亿微生物,支撑着全球95%的食物生产,土壤生态健康是维系生命共同体长期稳定的基础。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革新,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立足于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为前提,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为目的,借助绿色科技和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向增产增收、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富裕健康等多目标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型。

今年811-13日在新疆哈密,有幸参加了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土壤生态根基”为主题的首届土壤生态座谈会,本次会议由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等主办,主要研讨土壤生态保护和利用相关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和新模式,更好地实现土壤的生产、健康、环保、生态、文化等功能,推进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

1986年至今,我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旱区农业研究,就黄土高原农田生产力提升过程中土壤生态和植物生态变化机制及调控途径做过一点工作,对土壤生态与农业绿色发展有一点粗浅的认识,认为土壤生态健康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三大保障作用,土壤生态健康面临着四大障碍,未来应实施四项强化发展策略,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践行土壤生态修复与保护。

  

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气候调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深入理解土壤生态的多维价值,对于制定科学的土壤保护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生态健康是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根基保障。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土壤质量还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稳定性和营养品质。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一巨大成就归功于土壤资源的强力支撑,然而,随着土壤退化和污染问题加剧,耕地生产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土壤生态健康是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载体。土壤生态系统与地表植被形成协同共生关系,共同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土壤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多重功能,健康土壤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能够调节水循环、缓冲污染。这种生态效益不仅具有环境保护价值,还能转化为多样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土壤生态健康是碳汇功能与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途径。土壤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碳库,储存的碳量是目前大气的3倍、是每年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240倍。土壤既可以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也可以通过有机质固碳而成为重要的碳汇,农业土壤固碳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土壤生态面临着功能退化、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呈现出明显的复合性、累积性、复杂性和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土壤生态面临着不同类型与程度的挑战,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土壤退化与功能削弱。(1)水土流失危及国家粮仓安全,我国退化耕地占比已达40%,东北黑土区长期高强度利用引起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黑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目前耕作层厚度较垦初期缩减60%,有机质含量下降45%,直接影响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作物产量。(2)盐碱化与荒漠化制约西部地区发展。西北旱区盐碱化与荒漠化过程交织,导致土地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我国盐碱地面积约5亿亩,其中1.5亿亩具有改良潜力,盐碱土改良需要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等措施,投入大、周期长,治理难度较高。(3)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土壤中蕴含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驱动着养分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然而,长期单一化种植、滥用化学投入品等因素导致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简化,功能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对耕地质量构成长期威胁,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中污染物持续累积。新型污染物风险逐步显现,我国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19.4%,其中镉超标达7.0%;土壤酸化已导致南方2.03亿亩耕地pH值低于5.5,使重金属活性增强30%以上。

气候变化加剧土壤生态风险。目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暴雨加剧土壤侵蚀、干旱加速土壤退化、温度升高影响微生物功能,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人为压力叠加,使土壤生态系统面临更大风险。土壤既是碳汇也是碳源,退化土壤往往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加剧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进一步加速土壤退化,致使碳循环失衡与土壤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管理与技术瓶颈制约有效治理。(1)治理体系碎片化影响防治效果。土壤环境管理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协调不畅等问题。(2)修复技术局限性制约治理进程。当前土壤修复技术各有利弊,复杂污染组分更是单一技术难以应对的挑战。(3)长期监测与评估不足影响科学决策。部分土壤修复案例缺乏10年以上的跟踪数据,反弹风险未知。(4)投入不足限制了土壤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程度和规模。 

 

土壤生态健康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它不仅仅是为了粮食产能提升,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具有韧性、自维持、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投资土壤健康,就是投资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将保护和提升土壤生态健康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从“向土地索取”转向“与土地共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高质量、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目前土壤生态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蕴含着通过科学治理实现质量提升的重大机遇。要解决土壤退化问题,需科学认识其形成机制,从技术创新、产品创制、模式创建、发展方式、产业推广、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土壤生态科学、系统、高效的修复与保护策略与路线图,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系统性、全局性的土壤生态健康建设方案。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耕地保护工程,不仅要保护数量、稳定格局,还必须提升质量、维持生态系统功能。

近年来,我国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从治理政策到地方实践,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土壤生态治理路径探索。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与土壤生态修复保护的目标,未来应着力于四项强化发展策略:(1)强化顶层设计,破除区域发展壁垒,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为土壤生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2)强化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绿色发展瓶颈;(3)强化土壤生态价值的科学评估,将其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体系,实现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4)强化高效协同和合作共赢,促进绿色技术渠道流通,拓宽土壤生态发展维度,构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2519-1500028.html

上一篇:高西沟如何破解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难题
收藏 IP: 124.115.64.*| 热度|

5 冯兆东 孔玲 王涛 信忠保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5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