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学说,一个是一元说,代表人物是泰利士,阿那克西美,赫拉克利特,他们坚持宇宙万物根源于同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是有生命的(或有精神的,或有灵魂的);另一个是多元说,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他们认为万物是由少数几个原子组成的。而在古中国,几千年来只有一个统一的学说,那就是气理学说,它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
之所以古希腊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学说,根源就在于宇宙万物虽然是统一的,但又是多样的,虽然一元说很容易说明宇宙的统一性,但对多样性的解释却出现了障碍。而多元说很容易说明物质的多样性,对统一性的解释有些欠缺。不过,后来的科学发展采取了多元说,走向了还原论,因为它能很好地说明物质的多样性,但对统一性也有一定交待,当然这是指泛统一。
中国古代几千年一元坚持一元说,根源就在于中国先人很早就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尤其是对多样性的解释,堪称经典,比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了虽然根源于一,但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中国先人可以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很好地解释物质的多样性!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虽然整个世界只有一种物质,但这种物质是有生命的,组织现象无所不在,而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层次,则是因为普遍联系方式的不同,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对应着一个物质层次,也对应着一种特殊的自然力。
老子说得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即自然,一则统一的物质,暂名为气,二则统一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一个是有组织的(有序),一个是无组织的(无序),三则普遍联系方式,即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有了不同的三,就有了万物。
现代科学根本不知道普遍联系是何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家们既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也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没有了物质的统一,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之间又如何进行联系?没有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普遍联系如何落实到物质的相互作用之上?而在中国的气一元论,物质在空间中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连续的,因此,普遍联系就可以在连续物质的周期性聚散之上得以解释。
当然,整个世界只有一种物质,彼此之间当然只有一种力,那就是彼此之间紧张地相互挤压,之所以会出现吸引和排斥现象,根源就在于物质的组织与离散。因为有序的物质密度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当物质从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状态向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转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相空间的压缩,导致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运动,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简单地说,组织产生了引力。反过来,当物质从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向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状态转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相空间的膨胀,使局部的混沌物质向周围空间扩散,从而出现了排斥现象。
至于出现不同的自然力,只是因为普遍联系方式的不同,或者说,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周期性地聚散来传递能量,力仍能量之外显,对应着特殊的能量传递方式,对外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自然力。比如,星系、星体系统的普遍联系方式是引力波,对应的自然力是引力;原子、分子系统的普遍联系方式是电磁波,对应的自然力是电磁力;生物之所以与众不同,只是因为生物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络方式,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能量,对应着这种特殊的能量传递方式,使生物对外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自然力。
如此一来,中国先人就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完美地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既然一元论已经能够解释世界了,当然就不需要什么多元论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卫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8220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