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对于颠覆主流科学家观点的稿件,无论怎么写,通常都不可能通过期刊同行评审

已有 1138 次阅读 2024-5-5 06:58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 对于颠覆性创新,这么写不行

对于颠覆现行微波吸收理论的稿件,无论作者怎么写,通常都很难通过期刊同行评审。

因为现行微波吸收理论被学界所熟悉,而推翻这些理论的文章很多读者不很了解,

我们的早期文章,在从一个新角度论述一个新观点之前,在前言中要花一些篇幅介绍该文的背景,

尽管我们明确标注了参考文献,但是多次被以重复率超标,“自我剽窃”为理由不予送审。

重复率超标,本来是用来限制垃圾文章发表的指标;但是被期刊创造性地用来拒稿有颠覆性观点的稿件。

为了鼓励创新,原本应该有宽松的学术发表环境。

即使稿件通过了编辑部初审,也很难通过外审。

外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是:忽视你文章的主要方面,仅仅根据你的前言指责你的观点已经发表,没有创新。

无论你的文章真正涉及的是一个全新的观点,还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专家都不跟你讲理,

人家不是在跟你讲理,人家只要找出一个理由就行。

只要有人给出了理由,因为有了专家的评判,大家就一起跟进,

没有人去研究专家给的意见是不是合理;

没有人理会作者的观点;

没有人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是你作者在理还是审稿专家说的在理?

“some scientists wondered how a questionable line of research persisted for so long …

experts were just too timid to take a stand.” 

Harvard calls for retraction of dozens of studies by noted cardiologist, New York Times, 

http://www.staradvertiser.com/2018/10/16/news/harvard-calls-for-retraction-of-dozens-of-studies-by-noted-cardiologist/ . 16 Oct 2018

结果大家一致以同样的理由否定你的稿件;

https://www.peeref.com/roulette-hubs/1040

Referee 1: However, I believe that the authors have a considerabl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n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Referee 2:the authors should concern why their previous paper couldn't raise attention to the readers.

Referee 3:The English is very poor and does not help the reader to get the meaning. 

The manuscript may be suitable for mathematical journals rather than physical journals.

2 作者的窘境

一个人否定了你的稿件,两个人否定了你的稿件,你说人家评审不合理,

这么多人都否定你的文章,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种不能从稿件论证上找理由的拒稿意见是“reject by intimidation"

这种不能从稿件论证上找理由拒稿意见,作者不可能服气。

但是编辑部一旦做出拒稿决定,除非你是大人物、或者编辑部里有人,一般很难改变。

你不服气,编辑会按申述处理。但是你一般无力回天,编辑部一般以”审稿程序合规“维持原判。

给你的决定往往变成不得重新投稿。

如果你反复申辩,编辑部会暗示你:

即使你的稿件很有意义、很有创新、很重要,但是我们就是不想刊登你这篇稿子。

这是很充分的理由,

期刊是人家的,发不发你的稿子人家说了算,不用给出任何理由。

只要人家不想刊登你的稿子,

人家不跟你理论你的稿件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创新、是否重要。

如果审稿人是个大人物,

如果你推翻的理论涉及大人物,

和大人物保持良好关系对期刊更重要。

审稿人的嘴大,

谁嘴大就谁说了算数

3 对于颠覆性创新,那么写也不行

对于颠覆性创新,这么写也不行;那么写也不行。

当我们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反对主流微波吸收理论的文章后,

我们在前言中将那些在以前文章中讲的很清楚的东西只给出参考文献简要介绍,

但是尽管稿件中,该讲的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审稿人往往不看你引用的文章,就说你的文章没有讲清楚,我搞不懂你作者在说什么。

稿件的参考文献部分等于虚设。

作者的窘境是人家说你作者没讲清楚,

你无法申辩该讲清楚的已经讲清楚了,

没有讲的很清楚的不是稿件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些相关背景已经引导读者到相关参考文献了。

审稿人是强者,不能指责审稿人有什么错误,原因是审稿人在为我们免费审稿,审稿人很难找。

作者是弱者,错误都是作者的,作者要发表文章,作者有求于我们,

这难道不是应该取消期刊同行评审的理由吗?

4 作者的无奈

总之,人家就是要拒掉你的稿子。

要拒稿,何患无辞!

对于颠覆主流科学家观点的稿件,无论作者怎么写,都很难通过期刊同行评审。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出“不是秀才的表达能力不行

真正的专家,往往是稿件的作者,而不是审稿的“专家”。

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稿件越改越糟糕。

作者的无奈

A letter from the frustrated author of a journal paper

A letter from the frustrated author of a journal paper - ScienceDirect

A letter from the frustrated author of a journal paper : eloquentscience.com

A Letter from the Frustrated Author of a Journal Paper (harvard.edu)

在论文修改了 5 次之后,院士作者终于怼了“不共戴天”的审稿人-CSDN博客

http://eloquentscience.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Frustrated_author.pdf

科研资讯|今天又是被审稿人嫌弃的一天: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审稿评论_The (sohu.com)

5 什么是专家

很多审稿人审稿水平很高,他们找不到文章论证方面的瑕疵,却能给出拒稿理由:

诸如:你的文章没有新的实验数据报道,因此不是科学研究

你的(理论)文章的格式不满足实验文章的格式,因此不是研究论文,等等,等等

很多专家水平很高,他们挑不出论文的学术问题,但是在挑格式问题、错别字方面很在行.

-------

对于推翻现行微波理论的拒稿理由竟然是: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

你可以用“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拒稿反对意见,

但是你得有能力说出现行微波理论有哪些美而不应该被推翻。

关键是主流权威连稿件中指出了主流理论中的哪些问题都没有能力搞清楚,

更不用说他们是否有能力针对反方论证列出主流理论有什么不能否定的地方。

主流权威所知道的仅仅是期刊中已经发表了巨量文章”支持“现行微波吸收理论,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思辨能力用学术去维护他们所珍视的现行微波吸收理论。

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

对和错,黑白分明,没有任何中间地带。

但是主流权威的这种无脑的审稿意见竟然能被编辑认同。

这就是期刊同行评审的现状,

不知道这样的期刊同行评审还要它有什么用?

同行评审就是你的同行有能力阻止世界了解你的工作

同行评审使专业阶层将信息把关过程变成了保护他们自身地位的保障

科学网—学界应该竭力地建造平等与平和氛围 - 冯兆东的博文 (sciencenet.cn)

尽管这些审稿专家冠以学术权威的名头,他们连大学本科水平的论证都看不明白。

他们 的确发表了一些顶刊实验报告、拿到了可观的项目经费,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他们 就真的以为自己水平很高了。

的确,当他们有什么事情发生,有国际大咖挺身而出,

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文为他们站台。

那些国际大咖早就赚得盆满锅满。

很多主流权威实际是大草包:

https://blog.sciencenet.cn/video.php?mod=vinfo&pid=3695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把学术界改造成美丽世界

一些跟帮的主流科学家没有自己的脑子,

只会抱着主流权威的大腿,跟着主子摇旗呐喊:

Peer Review Antagonist - Peeref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re inclined to align with authority, seemingly believing that this aligning somehow validates their own greatness.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 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 科技日报,2018-10-18 第01版:今日要闻,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723583297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6870888302

https://www.rmzxb.com.cn/c/2018-10-18/2193148.shtml

一个国际晶体学SCI二区刊物的副总编,国际结晶学会理论与数学分会创始人和前任主席,在一篇短文中大学本科教课书水平的错误百出,但是他这篇错误稿子一投出去就被录用,而且不允许别人反驳: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889311X.2017.1339034

Massimo Nespolo

Massimo Nespolo obtained his MSc in Chemist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rino, Italy, and his DrSc in minera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After a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Tsukuba, Japan, he obtained the position of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de Lorraine, Nancy, France. He is the founder and former chair of the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Crystallograph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concentrate on twinning and modular structures and their group-theoretical description.

===================================

这些专家做不出创新,

但是他们能说会道,

因为他们有心细而且认真的优点被社会所珍视,

他们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肯定能大量发表顶刊文章、肯定能拿到大量项目经费

他们都是聪明人;

他们才是学术界的主体.

而那些真正做学问的人都很笨。

真正做学问的,永远干不过伪科学的。

6 参考网页

一篇指出现行微波吸收理论错误的最新文章经历的拒稿历程记录(重点是第2和3节,跟踪敬请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32673.html

上一篇:对SCI二区顶刊的一篇微波吸收论文的评论(预印本文章)
下一篇:Qeios预印本平台对SCI二区顶刊的一篇微波吸收论文的评论的YouTube视频介绍(包括中英文字幕)
收藏 IP: 39.152.24.*| 热度|

19 尤明庆 郑永军 王涛 高宏 孙颉 宁利中 檀成龙 杜占池 农绍庄 冯兆东 崔锦华 杨正瓴 徐长庆 孙南屏 王从彦 高友鹤 段德龙 王亚非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