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睿
综述:二氧化碳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025-3-29 13:30
阅读:686

文章重要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林绍教授和靳海宝教授团队以及杨晓玲教授基于近年来CO2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的快速发展,系统总结了不同种类CO2响应基团的作用机制,包括胍基类、脒基类、咪唑基类、叔胺基类以及第二代CO2响应基团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CO2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的合成策略,包括自由基聚合、RAFT技术、ATRP技术等;同时对CO2响应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随后深入讨论了基于该类聚合物构筑的多种智能响应材料,包括CO2响应组装体、乳胶、复合材料等。最后对其功能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及待优化问题进行了展望。

文章背景

       二氧化碳(CO2)刺激响应型聚合物是指在向聚合物体系中引入或排除CO2后,聚合物物理结构与化学性质等发生可逆变化的智能大分子,在各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CO2刺激响应性构筑的智能聚合物体系,通过特定官能团与CO2发生的可逆质子化反应,使得聚合物体系的pHZeta电位、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可以发生可逆的转变。该类聚合物所具备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逆循环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等优势使其在纳米催化、药物释放、荧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概述

       本篇综述从CO2响应基团出发,分类介绍不同种类CO2响应基团的作用机理,随后依次综述了CO2响应型聚合物的合成、表征、智能体系及其应用领域。最后讨论与总结该类聚合物材料现存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image.png

      上述工作综述形式即将在《高分子学报》2025年印刷出版。论文第一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丁明宇,共同通信联系人为华东理工大学林绍梁教授杨晓玲教授靳海宝教授。

引用本文:

丁明宇, 蒋钱宇, 武鹏超, 靳海宝, 杨晓玲, 林绍梁.二氧化碳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的研究进展.高分子学报,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4.24250Ding, M. Y.; Jiang, Q. Y.; Wu, P. C.; Jin, H. B.; Yang, X. L.; Lin, S. L.. Advances inCO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sActa Polymerica Sinica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4.24250CSTR: 32057.14.GFZXB.2024.733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文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82600-147982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