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当下读博的利与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季节,从七八月的“提前批”到现在的“金九银十”,各个企业都提前开启了抢人大战。从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有进校宣讲的企业,求职的氛围达到了顶峰……
比起工作,对于部分有志于追求学术的同学来说,申博无意成为当下的Plan A。然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很多人认为读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选择国外读PhD,常言读博=“赌博”;也有部分人认为当前就业不乐观情况下,读博是能提升自我,探索真理的优选。那么读博究竟有什么利与弊呢?
(一)不断突破,保持创新
读博的第一要义就是做科研。虽然科研的过程很艰辛和漫长,但是它能让我们不断收到反馈,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feedback,而对于追求学术的人来说,这样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保持思考,不断突破自我和创新。
此外,博士生往往不仅需要做科研,还需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制作自己的academic poster,在大会上展示自己的报告。在国际会议中,博士生还需要用英语口语来present他们的工作,这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是极大的,这个过程也能收获很多有价值的insight以及与同行现场交流的机会。
在一些国外的高校中,PhD student不仅需要完成科研工作,有时可能还需要面临一些教学任务(Teaching Assistant)。我认为这对于未来无论是走教职还是进入行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个人表达能力,还能培养领导力,通过不断的锻炼,实现自我的突破,这也许是工作几年无法带来的东西。
(二)寻找自我,Work-Life balance
读博的一座大山是时间成本。一般的PhD往往需要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时间完成学习,这无疑让很多人对年龄有更多的担忧。然而,人生是旷野,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呢。我认为读博就等于工作,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
博士生不仅需要面对科研的考验,还要面临生活的考验,尤其是远离家乡甚至在国外地域就读。以国外为例,PhD student不仅需要克服语言的问题,还需要自力更生。
比如,尽管每月的补贴充足,学生还是需要考虑如何以更sustainable的方式生存下去,买菜做饭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又如,在社区生活,有更多时间与自身独处,这对自身的自理能力提出了考验,也能有更多时间寻找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做好每一天的规划,寻求Work-Life balance。再比如,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是想到远方的家乡,自己也更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断塑造个人,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三)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形势变幻莫测下,申请PhD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呢?当下读博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比如,某国财政不断削减funding,由于种种原因visa可能面临申请困难,导致部分国际生不得不放弃offer,转向申请其他国家。又比如,当前学术圈的内卷现象不断加剧,高质量期刊论文越来越难发,这对博士生的能力以及能否抓住“时运”提出了挑战。再比如,就算读完博士,未来该何去何从?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或教职,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又该如何应对……此外,如果在异国读书,可能还需考虑安全性、文化差异和生活差异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在保证生活的条件下,只要有足够的信念和敢于探索的心,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说未来都是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那么生活可能便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无论是选择工作还是读博,我认为唯有不断突破自我边界,主动跟上时代快速迭代的步伐,才能在汹涌的人生浪潮与时代洪流中稳稳立足、岿然不动。
【本文照片均由博主本人提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新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6240-150276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