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hink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thinker

博文

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内还有很长路得走

已有 2919 次阅读 2013-11-23 16:54 |个人分类:坐井观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看了第一财经电视台《头脑风暴》栏目制作的关于诺奖和科技创新问题的节目,邀请了四位企业嘉宾,其中两位国企可能是负责研发的副总(商用飞机和江南造船),有一位民企代表(吉尔生化),还有一位是思科的高管,学界代表只有北大教授饶毅,最后一位是媒体评论员石述思。

   感觉两位国企领导人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在创新方面思路不足,缺乏勇气和见识。思路比较清晰的是思科的高管和饶毅教授。饶教授长年致力于国内科技体制和文化土壤的改造,对科技创新有很多现代的先进的观点,但是在现场饶教授明显说不过其他人,在我的印象中,饶老师属于演讲能力非常好的科学家了。这让我感觉,在那种环境下,真正的深刻的交流是非常困难的。现场只有一两次触摸到本质的深刻的问题,但是基本上难以展开就被他人的唾沫淹没。

   国企的研发负责人在谈及他们的研发时,基本上说的是吸收消化国外的技术和工艺。而对于自己原始的创新体系建设则很少谈及。这样的研发体系只能适应于跟随,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来与国外企业共同引领行业发展是很难的。关键问题在于,这两位国企高管对于这一现状心安理得的接受,因此依靠他们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节目过于强调研发必须以企业为中心。中国目前基础研究依然非常薄弱体系碎片化的时候,过于强调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取的。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尽快建立一套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文化氛围。这里面主要有几点,一个是文化上要鼓励创新,为独立思想和行动提供表达机会;一个是建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直至市场化的完整的链条,要让处于研究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人能够联动起来;另外一个就是在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和其它体制方面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622-744072.html

上一篇: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基本逻辑
下一篇:医疗新趋势:分子诊断,移动医疗
收藏 IP: 202.127.20.*| 热度|

4 曹聪 左宋林 高友鹤 者仁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