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mLife | iDOM工具包:助力高分辨质谱DOM数据综合分析与生态机制解析

已有 283 次阅读 2025-4-30 11:06 |个人分类:mLife|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png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建军研究员团队的文章“iDO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zed by high‐ 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已在mLife正式上线。该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水域环境微生物和功能研究,基于前期溶解性有机质(DOM)及其与微生物耦联机制的研究,在数据分析和方法开发方面形成了一定积累,构建了适用于DOM高分辨质谱FT-ICR MS数据的R语言分析工具包iDOM。该工具包集成了DOM的分子性状计算与类群划分、多样性与组成差异分析、群落构建过程解析、环境响应评估以及暗物质影响量化和DOM-微生物生态网络构建等模块,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统计分析流程,为揭示DOM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特征与动态机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

2.png

溶解性有机质(DOM)由成千上万种分子组成,是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溶解性有机质不仅作为关键碳源调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其自身的组成与转化也受到微生物活动的强烈影响。过去十年间,得益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尤其是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发展,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表征及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由于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高度复杂,且背后的生态机制尚不明晰,目前仍缺乏能够系统分析这些数据、揭示溶解性有机质生态过程与环境响应,以及溶解性有机质与微生物之间耦联关系的集成化工具。

为解决上述难题,该研究构建了适用于高分辨质谱数据的R语言分析工具包iDOM,可实现对溶解性有机质数据的基础统计分析、生态机制深入挖掘与数据可视化。该R包能够处理多种类型数据,包括分子组成、分子性状以及尚未被鉴定组分的“暗物质”分子数据等,可集成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等变量数据,探索溶解性有机质与非生物和生物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基于一个模拟气候变暖的微宇宙实验数据集,系统展示了iDOM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图1)。iDOM支持分子性状计算、分子类群划分、化学多样性与组成差异分析等基础功能;集成了更为深入的生态分析功能,包括: (1) 构建溶解性有机质划分框架DOMpart,基于分子难易降解性和活性特征进行分类,并应用零模型方法,定量解析不同分子类群在构建过程中确定性与随机性机制的相对贡献;(2) 通过环境响应力指数iCER,量化溶解性有机质分子及群落对温度升高等环境变化的响应强度;(3) 利用暗物质影响力指数iDME,评估“暗物质”分子在溶解性有机质分子连接性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4) 构建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互作网络,基于生态网络特异性指数,量化分子与微生物之间的耦联强度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iDOM是一个面向高分辨质谱数据的综合分析工具包,旨在为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化学表征与生态机制解析之间搭建桥梁。该工具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流程,适用于多种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溶解性有机质研究。相关代码与示例数据已上传至Github平台,欢迎访问与使用:https://github.com/jianjunwang/iDOM。

3.png

图1 iDOM分析框架与核心功能

引用本论文:Meng F, Hu A, Jang K‐S, Wang J. iDO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zed by high‐ 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mLife. 2025.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mlf2.70002

5.png

第一作者

孟凡凡  博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作者简介:博士研究生,主要开展溶解性有机质与微生物耦联机制方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New Phytologist、Fundamental Research等期刊。

6.png

第一作者

胡盎  青年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作者简介:博士,主要从事湖泊流域微生物与碳循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ISME Journal、Ec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

7.png

通讯作者

王建军  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作者简介:博士,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美国国家地理等项目。担任Functional Ecology、The ISME Journal、Global Change Biology等7个SCI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已在Nature子刊、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New Phytologist、Ecology等期刊发表190余篇论文。

8.jpg

 mLife 作者读者群 欢迎您!

mLife

期刊简介

mLife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为合作单位)的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高起点英文期刊。mLife瞄准全球微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前沿进展,报道内容覆盖微生物学各个学科。mLife的办刊目标是打造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国际旗舰期刊。目前,mLife已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ESCI、PubMed Central、Scopus、CSCD、DOAJ、CAS等收录。2024年,mLife首获JCR影响因子4.6,位于微生物学科Q1区。2025年,mLife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生物学二区。

期刊网站:

http://mlife.im.ac.cn/

https://wileyonlinelibrary.com/journal/mLife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097-1699

投稿网站: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mlife

扫码关注mLife

9.jpg

mLife@im.ac.cn

010 - 6480705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84021.html

上一篇:极端制造 | 电流体动力喷射多喷头打印概述:机理、工艺及应用
下一篇:FMH | 丛斌院士:中国特色的药食同源发展之路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