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清华大学黄正宏教授:封装ZnS/CuS纳米粒子,助力柔性锂离子电容器

已有 1707 次阅读 2023-12-21 14:2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a41e7357ae27a9f8b80ab2b249e8446.png

柔性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人们对具有卓越机械性能的储能单元的研究兴趣,这些储能单元尤其适用于便携式和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柔性锂离子电容器 (FLIC) 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柔性储能单元。 FLIC由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器型正极组成,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稳定性等优点。为了克服传统粉末电极的本征易碎性,研究人员探索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CF)和碳布等多种柔性基材以应用于FLIC。其中,CF由于其简单的合成方法、长的导电路径和优异的柔韧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然而,纯CF负极材料的低比容量和缓慢的反应动力学严重限制了 FLIC 的性能。为了提高CF基负极材料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将它们与高活性材料耦合。作为一种高容量型负极材料,纳米结构过渡金属硫化物(TMS)的理论容量至少是传统石墨和其他插入型负极材料的两倍。近年来,各种TMS被用于与CF复合以制造高容量型负极材料,但是,这些TMS复合材料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和较差的倍率能力阻碍了其广泛的应用。

图片.png

鉴于此, 清华大学黄正宏教授在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上发表了题为 “ZnS/CuS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multichannel carbon fiber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Li-ion capacitors”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篇工作中,作者使用简单的溶液吹纺方法和硫化工艺,成功制备了 ZnS/CuS-CF 负极材料。

2. 作者利用高温碳化手段原位分解PMMA模板以形成多通道结构。所得到的CF充当导电网络和 3D 基底,可适应ZnS 和 CuS 纳米颗粒的体积膨胀,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高容量特性。这提高了CF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3. 此外,ZnS/CuS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CF上,并且ZnS和CuS之间形成了界面。与仅含有单一TMS的ZnS-CF和CuS-CF样品相比,ZnS/CuS-CF负极表现出超过900 mAh g−1的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这归因于两种不同金属硫化物的协同效应。

4. ZnS/CuS-CF 负极与多孔碳纤维(在 850 ℃ 下蒸汽活化处理 (PCF-H2O-850 ℃))正极所组装的 LIC 表现出优异的能量和功率密度(944 W kg−1 时为 138 Wh kg−1,43.5 kW kg−1 时为 13 Wh kg−1),以及卓越的循环稳定性(1 A g−1 下可稳定循环 4000 次)。

5. 此外,以上述正负极材料所组装的软包FLIC在不同弯曲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可用于智能、柔性电子设备的开发。


全文已在线发表(Online First),开放获取(Open Access),免费下载。欢迎阅读、分享!

Citation: Li B, Wang C, Qin Z, et al. ZnS/CuS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multichannel carbon fiber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Li-ion capacitors. Energy Mater. Devices, 2023, 1(2): 9370012.

DOI: https://doi.org/10.26599/EMD.2023.9370012


 

图片.png

文章二维码 | 请扫描阅读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Call for paper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作为一本瞄准能源材料前沿领域、国际化的多学科交叉期刊,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面向全球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诚邀与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文章投稿!2025年前免APC费用!

包括但不限于: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安全评估、 电池回收、材料表征和结构解析、 碳足迹和碳税负等主题。

文章类型: 研究论文、快报、综述、新闻、专家观点、研究亮点及评论。

期刊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5-3315

投稿平台: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md

邮箱:

energymaterdev@tup.tsinghua.edu.c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14788.html

上一篇:清华大学主办国际期刊《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首期正式出版
下一篇:2023年《体育运动科学(英文)》总目录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