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坊:涵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nianyun

博文

高科技中的低科技风(2)

已有 2951 次阅读 2007-3-5 12:41 |个人分类:创意:胡思乱想

到底谁需要100美元电脑

  CM1还是2B1,麻省理工学院那位尼古拉庞帝大师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始终没有确定名字。8月28日,OLPC组织宣布已经试生产的100美元电脑将被命名为儿童电脑1号,缩写CM1。但仅仅两天之后,OLPC负责软件开发的沃尔特·本德(Walter Bender)就在维基百科上披露了新名字,2B1,to be one的缩写,暗含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项目宗旨。

  尽管这项麻省理工大学发起的半公益项目不停地改名字,但早在2005年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崇备至,被视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儿童步入信息文明的捷径。可技术界似乎并不这么看,《连线》杂志更愿意将100美元电脑形容成“工程师的限价拼图”,一切以降低成本为前提,由广达代工的首批500台100美元电脑将在9月份投产试验,这批样品配备了400MHz的AMD Geode处理器,128MB DRAM内存和512MB内置闪存来存储数据,甚至还有SD卡插槽来扩展容量,8英寸的液晶屏号称分辨率高达1200×900,Linux操作系统采用Google赞助开发的界面。按照OLPC项目组织的估算,这套配置成本得140美元,只有大批量生产才会降价到100美元水平。

  用新时代的老技术来形容100美元电脑似乎更合适,100美元电脑对于孩子们到底有多大益处,根本没有权威教育机构敢发言。而另一方面,尼日利亚、阿根廷,巴西和泰国,原本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发的100美元电脑,至今只有4个国家订单,每个国家定购100万台。而印度已经明确回绝了OLPC的合作要求,印度教育部长苏迪普·巴纳吉(Sudeep Banerjee)的说法很有意思,“这种看似流行的设备很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心理成长,世界上顶尖的思想和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学校教育,而不是一台电脑得到的”。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100美元电脑不感冒呢?这是个让人疑惑的问题。其实,越缺少自主技术的国家,似乎对类似100美元电脑越排斥。

  对于那些所谓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们,100美元电脑到底性能如何并不关键。OLPC组织公布的所有100美元电脑图片时,总是在屏幕里贴上张南亚或者拉美穷苦儿童的迷茫笑容,而真正发出声音,希望花100美元买台这种机器的人却来自发达的城市,很多人在技术论坛上留言道:“100美元也就相当于10张CD的价钱,尝试一下这个玩具能干什么。”

  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和微软主席盖茨一直以来对100美元电脑不屑一顾,盖茨更愿意展示微软研发的1000美元售价折纸电脑,或者推广类似儿童电脑教育的FlexGo计划,用预付电话卡的市场运作方式,根据电脑用户的使用时间长短来按分钟计费。全球每年办公室和家庭淘汰的旧电脑数以亿计,处理电子垃圾的费用远比100美元电脑更贵,却没有人发起全球旧电脑接济发展中国家儿童教育的运动。到底是需要旧技术,还需要新商业机会呢?当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站出来给100美元电脑打气时说道:“除了存储海量数据,100美元笔记本电脑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日常需求,只要能连接互联网,数据存储也不是问题。”这种口吻让我们想到了10年前Sun提出的NETPC概念。尽管至今也没有几个人体验了100美元电脑的性能,但电子邮件、书写文档、语音网络电话,这些常规的应用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升级。100美元电脑对当今不断技术升级进步的商用设备不无反思作用,就像每个人都钟爱高速跑车一样,总是喜好不断增加刺激和物质满足欲,似乎只有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就意味处在每个时代的最前沿,可100美元电脑这样的老技术照样可以做很多事情,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生活质量,远比好高骛远的信息占有欲更现实。-

  反“黑莓”

  “用‘黑莓’是一种身份象征。”这是《福布斯》杂志2001年底的一句开场白,这种以推送邮件为主的商务手机,最初只配备给那些全球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电子邮件,对于职业经理人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况且昂贵的手机费用都是公司报销。后来“9·11”世界贸易大楼挨飞机撞,美国国会给每位议员都发了部黑莓手机,生怕议员集体开会遭到袭击。安全部门也来不及考虑黑莓手机的母公司来自加拿大,很多美国国会文件都通过黑莓手机进行传递。一夜之间黑莓手机赢得了全球权富的倾慕。

  黑莓手机成为身份特征的暗示标志,凭借全球GPRS网络的覆盖,彻底勾勒出全天候职业经理人的轮廓,更被反全球化主义者视作眼中钉肉中刺。黑莓手机的全天候信息运转与“周末不插电”运动明显格格不入,美国《商业周刊》写了篇《没有黑莓,没有生活》的评论,CDW公司的首席技术主管的约翰·艾德伍德逊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抱怨道:“我无法戒掉‘黑莓’,太多重要的商业信息通过它涌向我的生活,即便半夜,一个个需要审阅的文件和决定也会涌向我。”就如同戒掉网瘾一样,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也开始意识到“黑莓”上瘾的问题。但没有几个人敢扔掉黑莓手机,整个商业经理人圈子都在用这种机器进行沟通,抛掉黑莓手机就等于放弃了原来的工作,谁会因为黑莓手机全天候的骚扰问题,而舍得放弃年薪10万美元,外加股票期权认购额的职位呢。

  对日益纷杂的信息灌输,抱怨不仅仅源自黑莓手机,网络聊天几乎可以被当作每个网民的“黑莓”效应延续。在中国的网吧中,同时开五六个QQ聊天的孩子并不稀有,微软的MSN聊天工具几乎成为全球白领们沟通信息的主要桥梁,Skype、Google Talk、ICQ,全球流行的聊天工具可以列出一沓。AT&T的咨询分析公司曾经在一份评估报告中评价道:“这些即时聊天工具的涌现,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频率比电话时代增加了73%,而这些信息传递中却有64%都是毫无用处的胡扯。”可我们却并没有看到谁提出反MSN,很多人恨不得给自己注册上所有流行的聊天软件,抢占信息时代的领地。

 

(高科技中的低科技风(1)http://blog.sina.com.cn/u/4b61b9ef010007vh

 

(文章来源:http://tech.sina.com.cn/it/2006-09-14/16381139457.s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5-430.html

上一篇:一张可以引起许多感触的照片
下一篇:高科技中的低科技风(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