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地幔(Primitive Mantle, PM)与亏损地幔(Depleted Mantle, DM)是地球上地幔演化的两大关键端元,其差异源于部分熔融与熔体抽取这一核心地质过程。原始地幔代表地球形成初期、未经历熔融分离的均一地幔,其化学组成接近太阳星云固体物质,即球粒陨石水平;而亏损地幔则是原始地幔在洋中脊、热点等构造环境下发生减压熔融后,玄武质熔体(MORB)被抽离地表形成洋壳,残余的固相部分,其体积占现代上地幔70%以上。
两者的第一大特征体现在镁铁比(Mg#)与橄榄石Fo值上。原始地幔橄榄石Fo值高达94以上,Mg#约为89,反映岩浆洋结晶早期富镁相的沉积特征。而亏损地幔因熔融过程中Fe²⁺优先进入熔体(分配系数D_Fe < D_Mg),残余相持续富镁,橄榄石Fo值升至90–92,Mg#达90–92。全球数千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统计显示,Fo₉₀主峰正是熔融残余的直接证据,高Fo值对应高熔融度(F>20%时可达Fo₉₂)。
第二大特征是不相容元素丰度的剧烈差异。原始地幔中轻稀土(如La)、Th、U、K等含量与球粒陨石相当(La≈0.65 ppm)。这些元素在硅酸盐矿物中分配系数极低(D_La≈0.01),熔融时几乎全部进入熔体。结果,亏损地幔被“洗净”,La含量降至<0.1 ppm,Th/U比值也显著降低。深海橄榄岩与MORB源区反演模型一致表明,亏损地幔的不相容元素仅剩原始值的5%–15%,构成地球最“干净”的地幔储库。
第三大特征体现在放射性同位素体系的长期演化。熔融导致母子元素分馏:Sm比Nd更相容,残余Sm/Nd比值升高;Rb强不相容,残余Rb/Sr比值骤降。数十亿年衰变后,亏损地幔¹⁴³Nd/¹⁴⁴Nd升至0.5130–0.5132(远高于PM的0.51264),⁸⁷Sr/⁸⁶Sr降至0.702–0.703(低于PM的0.7045),形成特征的“高ε_Nd、低⁸⁷Sr/⁸⁶Sr”指纹。Re-Os体系进一步显示,亏损事件主要发生于30–20亿年前,与超级大陆旋回和洋壳生成高峰吻合。
总之,原始地幔是地球的“原始遗产”,亏损地幔是“熔融提纯”的现代主体。三大特征——高Fo、极度元素亏损、放射成因同位素偏正——共同记录了地幔从均一到分异的40亿年演化史,是理解地壳–地幔物质循环的基石。


资料来源:https://grok.com/share/c2hhcmQtMw%3D%3D_7ebc56e3-49a4-43d9-ab31-6dbc29bbbc9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中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5085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