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条件 | 中国 | 美国 | 说明 |
页岩类型 | 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多样复杂 | 主要为海相页岩 | 中国类型复杂,地质环境多样,储层评价更复杂 |
储层厚度 | 较薄,厚度变化较大 | 厚度较大且变化小 | 美国储层连续性好,开发相对稳定 |
构造活动 | 多期复杂构造演化,晚期强烈构造改造 | 构造简单,构造运动小 | 美国地质构造简单利于页岩气成藏和生产 |
有机质含量与成熟度 | 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干酪根类型多样 | 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适中,主要为Ⅱ型干酪根 | 两国储层有机质丰富,但中国更侧重高成熟度区域开发 |
脆性矿物含量 | 脆性矿物含量高,约40%-80% | 脆性矿物含量30%-70% | 脆性矿物高有利于水力压裂及裂缝维持 |
地层压力状态 | 多为常压及超压混合 | 多为超压 | 压力条件影响页岩气储层孔隙和产气能力 |
埋藏深度 | 一般较深,2500-3500米范围为主 | 埋深相对较浅 | 埋深增加开发难度,影响压裂技术及成本 |
地表环境 | 多为山地、丘陵,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 多为平原、丘陵,水资源丰富 | 美国有利的地表环境支持规模化高效开发 |
基础设施 | 相对薄弱,油气管网分散且重复建设 | 完备且成熟 | 影响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和运营管理 |
总结:
· 美国页岩气区块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储层厚度连续,构造破坏程度低,储层兼具良好的有机质含量和适中成熟度,地表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支持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 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具有多样的页岩类型和较高的有机质成熟度,但储层厚度薄且变化大,构造复杂且受晚期改造影响显著,地表环境复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 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中国发展页岩气需要更多针对性技术创新和适应性施工方案,同时借鉴美国经验,实现高效开发。
这些地质条件差异决定了两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路径和经济效益评估标准不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中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501520.html?mobile=1
收藏